第254章 千家十職(1 / 3)

…………

近畿地區自古就是東瀛文風繁盛之地。

文與茶並舉,茶道在丹波地區非常盛行,因此,今天的展覽會上,有接近一半的攤位,都在展示各式各樣的茶道用品。

展會的西北角,組織方獨辟出一小片茶道表演室,這是每年例行的表演節目。負責今年茶道表演的,就是千家十職中的“當代茶碗師”樂吉左衛門家。

茶室是半開放式,李承剛好有些口渴,也想體驗一把純正的東瀛茶道,便帶著小結衣幾人,走進這間茶室。

茶室不大,三十平米不到,正前方是低矮的榻榻米,稍後供表演者使用。所有品茗者,都隻能盤坐或跪坐在下方的席上,這是一種禮儀,以視對表演者的尊敬。

茶室中已經有十來位等待的品茗者,現場非常安靜,李承的目光巡視一遍現場茶客,嗬嗬,沒想到又遇到內藤淳一,盤坐在前排,姿勢很標準。

他見到李承,微微頷首致意。

叉手回禮後,李承四人,選擇在邊角處跪坐,好在有蒲團,不算受罪。

這種茶道表演,每天上下午各一場,現場大多數茶客都是來欣賞的,像李承這樣“口渴”進來的,很少——茶道表演中展示,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茶湯供應給所有人。

提到東瀛茶道,有一個人不可能繞開,那就是千利休!

提到東瀛茶道用品,有一個名稱同樣也繞不開,那就是千家十職!

千利休,本姓田中,名叫與四郎,又名千宗易。

田中與四郎最初是跟隨北向道陳(東瀛茶道創始人之一)學習東山流派的書院台子(東瀛四大點茶茶道之一),但後來道陳說,已經無所傳授,為了讓與四郎學習更加深奧的茶道,道陳為他介紹了第二任老師。

武野紹鷗是安土桃山時代著名的藝術大家,不僅精通茶道,是東瀛茶道創始人之一(東瀛公認的村田珠光創立茶道——仿唐茶道;武野紹鷗完善茶道——日式茶道),他還是一名出色的連歌師,精通花道、書法、繪畫、唐宮禮儀等。

正因為他學識淵博,他才能將很多關乎養身、禮儀、藝術以及哲學理念,融入到茶道當中,並第一個提出“禪茶一味”的茶道哲學總綱。

田中與四郎成為紹鷗的入門弟子後,發現自己在茶道方麵存在極大缺陷,因此,他下定決心,削發為僧(受禪茶一味思想影響),體味禪意,專心求茶,並改名宗易,以示其拜師學藝的誠心。

至於緣何改姓為“千”,後人猜測與他祖父有關——他拜師武野紹鷗的那一年,最疼愛他的祖父去世,而他祖父的名字田中千阿彌的第一個字為“千”。

千宗易陪侍武野紹鷗十五年,直到1555年紹鷗去世後,他已經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茶人,與今井宗久(茶聖)、津田宗及(茶信)三人並成為“近畿三宗匠”,是當時最為出色的三位年輕茶師之一。

按照李承的推測,此時的千宗易還未抵達“宗師境”,應該介於大師與宗師之間。

織田信長於永祿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間,推翻了名義上管治東瀛逾200年的室町幕府,為東瀛茶道帶來空前發展,也為千利休的揚名,提供最好平台。

織田信長出生於武家,癡迷茶道,今井宗久、津田宗及和千宗易同時得到織田氏的欣賞,成為茶頭(茶道師範)。

與權力者結合,這是利休生命中的一大轉折。在織田氏的這一平台上,他開始了向宗師邁進的步伐。

千宗易先是在各種茶會上提出“細工”概念,也就是茶道各色用具的“精細化、專業化”,千家十職,由此而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