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時雄的驚駭,不是因為這三件有著雍正朝風格的三友青花套盆。
而是李承的觀察力!
在鑒定方麵,他自己得自於東來一代傳奇級鑒古師長澤規矩也的傳授,自詡不弱,可是,剛才在已經有對方暗示的情況下,依然什麼都沒發現。
而對麵的小年輕呢?他把一本傳記當成漫畫書來閱讀,如此巨量圖片中,竟然被他在其中一幅照片上找到並不起眼的“三友盆”。
這份觀察力,直接甩自己兩條街!
很多人認為,觀察力強,是建立在足夠細心的基礎上,其實真不是!
細心隻占其中很小一部分,敏銳的觀察力,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全麵的知識結構,以及無數次經驗所帶來的高強度的知識元神經反射。
怎麼解釋呢?
一個女人酷愛化妝,她行走在兩邊都是櫥窗的商業步行街上,總能第一眼發現那一尊模特的口紅是否適合自己,並快速評估出口紅的品質與價位。
大概就是這種感覺,與職業習性還有著較大差別。
如果一個詞來描敘,那就是“神經元感知”。
這一詞彙,是他師傅長澤規矩也總結一生鑒定心得時,告訴他的。
長澤本人,就有著非常強的“神經元感知”——他曾經在兩千多本的舊書籍中,一分鍾內挑出十本明治之前的古籍!
這絕不是用眼看的——時間不允許,而是眼光掃過之後,腦部神經元對抓取的圖像,條件反射式的,給予快速配對,然後給出最正確的判定。
所以,長澤規矩也,很傳奇。
高田時雄自己做不到,在東來,他就沒見過有幾位能有如此強的“神經元感知”。真沒想到,眼前這位華裔年輕人,竟然真的在鑒定方麵與師傅一比高下……
這讓他如何不驚駭?
李承並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對方列為“極度危險”人物,他還以為對方震驚的是這套有著一定雍正朝風格的三友青花瓷盆。
因此,他依然笑著說道,“高田前輩,對我的合作提意,感興趣麼?”
還真不是李承想要分潤給對方,而是……不得不如此!
首先,他此行東來已經耗費很長時間,比原計劃多出五天,北來洲那邊夏收在即,他是真的沒時間在東來耗著。
其次,這裏是東來,這幅照片在哪兒拍攝的?不知道!照片上的三友盆現如今還在不在?不知道!這棟別墅有沒有被充公?不知道!如果被罰沒又該如何“套”出來?沒方法!
還有一點就是,這套三友盆究竟是不是雍正朝正品,畢竟是照片鑒定,李承隻有七八成把握,還需要一位經驗豐富的鑒定師,現場做出最終核定!
所以,必須要有一位在東來有影響力,有能量,且有一定鑒定水平的合夥人,來完成“尋寶”的工作!
眼目前,高田時雄最合適,他趕上了。
“李生對這套三友盆,這麼有信心?”高田時雄對合作並不反對,他此時更關心的是李承的“綜合實力”的考量,所以他反問道。
李承眉梢挑了挑,這個高田時雄的反應有點奇怪,是自己的提意太冒昧了?
“高田前輩認為風險很高?”沒有回答,也是反問。
“那倒不是……這三件瓷盆一套,雖然是倒模,但依舊線條修長,白地透青,有著雍正青花的‘秀雅’風韻,後來者想要仿製如此效果,怕是很難的。”
高田時雄的這句話,讓李承對他刮目相看,是個有真貨的。
雍正朝青花,最大特色就是“秀雅”,無論是造型還是青料,都透著雍正皇帝的個人審美特色,這一點,很多人都知道,難的是他點出的“倒模”一詞。
倒模,是塑坯的一種常用方法。
很多大器或者有著複雜邊角的器具,手工拉坯難以一次成型或者難度很高,就會使用模具灌漿的手法來製坯,譬如馬桶、洗臉池、浴缸、巨型花瓶等。
倒模製坯,自然沒有手工拉坯來得細膩,但勝在速度快,成活率高,型製大小規範,因此在當代很多窯口,倒模已經壓過手工拉坯。
照片上這三件圓體大撇口花盆,確實是倒模的,這點從三隻瓷盆的口徑、足圈的大小一致性,可以得出。高田時雄如此快速的認定,還是不容易的。
“前輩好眼力。”
李承這句話讓高田的臉上火燒火燎,連連擺手,“還是李生目光銳利呀!這本書的發行,怎麼也有十萬冊,隻怕唯有李生一人,能從這書中找到這套瓷器!”
“高田前輩,我的建議,你考慮得如何?”李承舊話重提,再次問道。
“承蒙李生信任,我回去後立即安排人去查訪,有消息,一定第一時間告之李生。”高田時雄不敢確認這套東西還在不在。
雙方算是達成口頭協議。
經此一事,倆人的關係倒是變得融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