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又被自己的小聰明打臉——猜錯了!
趙帆在電話中根本就沒提羅宇的事,更不知道《秋山圖》回港一事,他是來邀請李承參加九月份國博與西國普拉多國家博物館之間舉行的相互饋贈儀式。
這次活動,說起來與李承有一定關係。
李承曾多次在趙帆麵前提及,可以搜羅國內各博物館文物公司的倉庫,或者低價采買有關夕羨藝術品,然後聯係夕羨博物館或者私人藏家,以相互置換的方式,拿回屬於內地的珍貴曆史文物。
趙帆聽進去了,將這條建議形成報告並呈報上保商利集團股東會,同時抄送一份給魏老郭老所負責文物回流辦公室。
這件事還真被他鼓搗成了!
從去年九月起,國博及文物回流辦公室組成聯絡小組,與西國普拉多國家博物館(國博的對口友誼館),就夕羨藝術品置換西國所藏內地藝術品,展開談判。
曆時九個多月,談判於今天達成一致:國博以九件夕羨藝術品置換西國皇室所藏的六件內地文物。又因為相關文件需要走程序、簽署,互贈儀式暫定與今年九月初。
今天下午,雙方在劍閣召開聯合新聞發布會,公布這一喜訊。
晚上慶功會,有感於文物回流辦公室成立多年,這還是第一次成批次的置換回內地文物,太心酸,太興奮,談判小組中好幾人都喝高了。趙帆作為談判小組成員之一,全程參與,個中甘苦,他很清楚,所以他也喝高了。
這不,大半夜不睡覺,吵吵著給李承打電話報喜。
他邀請李承參加九月份的儀式,不僅因為建議出自李承,還因為國博準備的這批夕羨藝術品中,有李承平價轉給他的一份西國藝術品——西國畫家馬裏亞諾福圖尼的《自家花園》水彩。
這幅畫作在談判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西國普拉多國家博物館,號稱夕陸四大博物館之一,是收藏西國繪畫作品最全麵、最權威的美術館。
這幅水彩畫,填補了普拉多博物館的一項小空白!
這就成了談判過程中一枚比較有份量的籌碼。
而這幅畫誰提供的?趙帆!
“都換了哪些東西?”聽到這消息,李承也挺開心。
“官印《太平聖惠方慢驚風》卷二十三、卷二十五……”
好東西!《太平聖惠方》內地宋代官修醫書,簡稱《聖惠方》。北宋翰林醫官院王懷隱等人在廣泛收集民間效方的基礎上,吸收北宋以前的各種方書的有關內容集體編寫而成卷,全書共一千六百多門,藥方一萬六千八百多幅,刊於宋淳化三年,總計一百卷。
慢驚風是一種小兒時期常見的急重病症,當代醫學對此都有些無能為力,而內地宋代中醫,對此就有著較為深入的研究。
如此鴻篇巨製,現如今能查到相關內容的,不足二十卷,其餘皆遺失,殊為可惜。這次能從西國一次性淘換回來兩本。
幸事!值得!
“明萬曆十二年利瑪竇製作並印行《山海輿地全圖》一份……”
呃,這東西也有很有價值!
這幅地圖,與《輿地山海全圖》《坤輿萬國全圖》《兩儀玄覽圖》,被稱為“古四珍”
這幅地圖在後世存在爭議。
有學者認為《山海輿地全圖》並非利瑪竇所製,而是鄭和下西洋時所攜帶的宮庭畫師所繪製。其質疑的點是一處被利瑪竇塗改的地名“滄溟宗”——意指所有海洋的祖宗,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即後來西方稱為“太平洋”。
爭議本身就是學術的一種,哪怕最後證明這幅地圖不是利瑪竇所繪製,但明代世界地圖的價值,依舊在那裏,亙古不變!
“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建陽書坊刻印的羅貫中《三國演義》一本。”趙帆對置換來的物品,倒背如流,可見他是真的用心了。
很不錯版本!
建陽書坊是明代非常有名的地方書坊,有著“閩本”“建本”美譽。朱熹在《嘉禾縣學藏書記》說:“建陽麻沙板本書籍行四方者,無遠不至。”
倒是可以和自己在東來買的袁無涯刻本《水滸全傳》,湊一起研究——對比一下明代兩大地方刻本的優劣。
“春秋紀氏方簠……”
呃,這是重器——高古青銅器再小,隻要是祭祀器,都可以稱之為重器,更何況這見簠器還帶文字“紀”,是春秋紀氏家族的祭祀用品。
置換的最後兩件器物是一對的——乾隆雙鋒姊妹寶劍兩把,是內務府造辦處的手藝,朝廷賞賜給功勳武將或侍衛處的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