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黑市拍賣的組織者叫安達維,一名中葡混血,在禦州經營一家名叫梳打埠懷舊店的古董店鋪,店址位於果欄街58號地下一層,足有三百多平米,堪稱禦州最大的古董店。
今天的黑市小拍,就安排在他的店鋪附近。
所以,李承與朋濟明、吳偉三人,下午三點就從店中出發,從上環碼頭渡海趕往禦州。
港澳一體,兩年俠州古董店老板的經曆,讓李承對禦州古董市場也有所了解。
最近幾年,禦州在私運絲國古董文物方麵,市場份額越來越大,去年其海關不完全統計流水,超過一億夕元,約合五億夕元。相比禦州隻有四十家左右的正規古董店及仿古藝術品店,和一百來個遊動包袱鋪,這數據已經很逆天了!
與江城彙聚東西方藝術品不同,禦州的古董九成九都來自國內,其中又有八成是黑貨!
因此,禦州的不定期黑市小拍非常多——店老板入手一批黑貨,就有可能舉行一次黑市小拍,主要對象就是俠州的那些大骨董商或者知名收藏家,譬如喜好書籍收藏的朋濟明。
至於李承為什麼沒接到邀請,這與他背後站著的饒老有關——老爺子很不喜歡黑市!
下午五點半,抵達外港碼頭,這裏距離大三巴牌坊很近,禦州的古董店鋪,基本上都集中在大三巴周邊。
大三巴牌坊,堪稱禦州的標誌性建築,牌坊前麵的廣場、石坊上,幾乎天天都有數以千計的遊人在這裏合影、集會、高歌。
朋濟明與李承都沒急著去果欄街,黑市小拍開始時間晚上八點,從大三巴走過去也不過七八分鍾,先逛逛市場。
不像在江城,李承現在大大小小也算個名人,不少攤主都認識他,一旦他看重那件物品,要價都很高,沒了撿漏的樂趣,可是在禦州露天市場,認識李承的人很少。所以,一聽說來禦州參加黑市小拍,李承立即來了興致,等太陽不那麼毒辣,就早早出門。
沿大三巴街轉往草堆街,再向下走至下一條窄巷,抵達營地大街與關前正街交界,沿途經過一些古玩店、裁縫店及其它小店鋪後,便到達一個岔口。
由岔口的關前後街開始,小販將他們的貨物擺放在由碎石仔鋪就的路麵上,有各種陶瓷、小雕像、曆史紀念品和其它古舊物品。
這裏就是禦州最受歡迎的露天市場——濠江市場,時常有些好貨流出。
沿途的古董店鋪,一家沒進,三人直奔濠江市場。
第一位包袱鋪主打像章,一應俱全,可精品不多。
開張第一鋪,李承很想拿個彩頭,因此,蹲在這家像章鋪子麵前,細細查找。
“你還喜歡這種東西?”
“這你就不懂行了吧?這裏麵可是有不少當代文物的。”李承抬頭笑笑,蹲時間久了腿麻,將攤主的馬紮要過來,繼續翻。
攤主是個二十來歲精瘦的年輕人,眼睛滴溜溜轉,看著李承與朋濟明也不插話。
李承也不怕他聽去。
像章收藏和陶瓷等古董收藏不一樣,不存在“撿漏”一說,這玩意和郵票收藏很類似,珍稀品它天生就貴市場價格大家都有譜,普品你想賣高價那也是不可能的。
李承買像章,看得的是未來走勢,這點攤主小哥怎麼也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