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輿這事,挺玄!
堪輿文化源於絲國,是絲國傳統神秘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十七世紀以後,堪輿文化走向世界,並在世界各地破土、發芽、開花結果。特別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堪輿熱席卷全球,不僅普通人信,就連知名度很高的政要、富翁、明星、歌星也都重金聘請了高級堪輿顧問。
對堪輿的追崇並不限於市井江湖。
其實李承對堪輿學也有所涉獵,當初的小五帝錢,轉手給堪輿雜誌《新玄機》的主編盧勤聖,小賺一筆呢。
還別說,《新玄機》雜誌,將小五帝錢拿去分析一番之後,這兩年還挺火,直接帶動清代銅錢的市場均價,李承店中每個月小五帝錢的銷售額不小。
盡管張峻毅沒坦白客戶是誰,這在古董行中很正常,客戶關係才是一家古董店的經營基礎,他不可能在沒有完成交易的前提下向李承透露客戶信息的。
李承還是感謝他的告知,並承諾會盡快去找鎮水法器。
店中沒啥事情,李承想起還要去購買一柄太極劍,便和吳衛忠說一聲,然後帶著吳偉,趕往九龍黃大仙祠臨近的竹園街——那裏是俠州著名堪輿法器街,也有兩家兵器店,剛好順帶著去看看能不能淘到鎮水器。
黃大仙祠是道教廟宇,供奉的是赤鬆仙子黃初平。
到江城之後,黃大仙祠迅速融入江城的“混民文化”——整個建築,以佛教禪林的模樣建設,還有趙樸初大師(佛教領袖人物)的題詞,供奉的除了赤鬆仙子,還有呂祖(呂洞賓)、觀音和關帝,並掛有萬世師表孔子的畫像。
是不是很混雜?
祠內還珍藏不少道教、佛教和儒家的典籍,可謂集儒、釋、道三家於一身。
嗬嗬,很江城。
竹園堪輿法器街,並不是一條規整的街道,而是一種統稱——圍繞黃大仙祠周邊的這一片區域,堪輿店林立。
李承和吳偉兩人,閑庭信步,開始逐家閑逛。
這一帶的堪輿店中,銷售的各類堪輿法器品類極其多,既有傳統的羅盤、桃木劍、鐵八卦、鎏金貔貅、金錢蟾蜍、出入平安符、各種鍾鈴印、佛像等;也有比較新型堪輿器,譬如水晶配飾、招財貓、水晶洞、翡翠玉牌、珍珠項鏈、各類材質的手串等;更有從堪輿建築學衍生出來的各類道具,像堪輿屏風、招貼字畫、盆栽綠植等。
洋洋大觀,不一而足。
連走了四家店鋪,都沒有找到合適的鎮水法器。
楊瀾在采訪時問王永慶先生:王先生很多人都說您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您自身的勤奮努力,還有您家的堪輿也很好,是這樣的嗎。
王永慶答:世間無處沒有風,無處沒有水!
好一句世間無處沒有風,無處沒有水!
風為運勢,水為財勢。
他的這句話,直指堪輿學說的核心,由此可見,王永慶對堪輿之學,研究頗深。
那麼,什麼是鎮水法器?
鎮水法器,並非為了什麼“水患、水災”,而是納財、鎮財。
它與招財法器,有著很大區別,簡單說兩句。
招財法器,最常見的是金錢蟾蜍或者鎏金貔貅,簡陋一些的用招財貓,這些法器,講究“財來迅猛”,多用在店鋪、公司,家宅中一般很少用這類法器。
家宅中,講究細水長流,財運常駐,財源不絕,一夜豪富對家宅平安並沒有好處,因此多用鎮水法器。
那麼,鎮水法器,很難找麼?
如果隻是普通的鎮水法器,在江城不難找到。
李承很懷疑,張峻毅介紹的客戶,是江城的某個豪門世家,否則張峻毅不會對自己說這件事。
豪門世家所要求的鎮水法器,那要求就高得太多——普通的淨瓶、甘露碗、水盂,隻能用在一般人家,是很難容納豪門世家的巨額財流的。
為這些豪門世家尋找鎮水法器,不僅需要考慮材質、工藝、器型、還需要考慮鎮獸——沒有鎮獸是鎮不住如此巨額的財富。
所以,想要為這些人家尋找一件合適的鎮水法器,並不容易。
又轉了兩家堪輿店,依舊沒上眼的東西,李承索性不找,直奔此行的另一目標,兵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