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劫後新生(1 / 2)

生死之間,有大恐懼,又有幾人能勘破?

饒固庵坦然承認,剛才見到盧老,感同身受,心中膽怯,誤入迷障,並向吳耀忠、吳楠生、盧家道歉,向秦朗和醫護人員致謝。

李承站在師傅身邊,師傅和人握手致歉致謝,他陪在一邊鞠躬。剛才的情形,他真的害怕了,從未有過的沮喪和害怕。

天堂和地獄,一線之隔,現在老師安好,他算是一步跨入天堂,感謝得誠心誠意,尤其是秦朗和盧老太太。

他已經從師傅口中,得知這位秦主任的來曆,還真是大神一尊!

秦朗最早學中醫,後留學蘇盟,師承名醫世家——汕頭包家。

包家是靖省龍岩著名的中醫家族,到清同治時,包家行醫已經六代。

清末靖亂,包育華攜家帶口,移居潮汕,創善德堂,懸壺問診,名噪潮汕。包育華四子,包識生、包究生、包仰山、包德崇各個英傑,俱成一代名醫。

其中包識生一脈,更是一代聖手,他算得上真正的懸壺濟世。

三十二歲,包識生著《傷寒論章節》,其六經辯證論,糾正了以前一些醫家的謬誤,引起醫學界的重視。

1916年,他與中醫界餘伯陶等同行在滬成立神州醫學總會,創辦神州醫藥專科學校,自任教務長,主講《傷寒論》等課程,編有《傷寒病講義》、《診斷學》等教材。還創辦神州醫院,作為學生實習場所,同時還主編《神州醫藥學報》,大力弘揚祖國醫學。

識生二十多年,一麵行醫濟世,一麵培養造就中醫人才。其所培養的弟子中,有一批人後來成了著名醫家,其中就有秦伯未。

秦伯未,就是秦朗的父親!

秦伯未已經開始接觸西醫並融合到診斷中,到秦朗時,他實現中醫西醫並行,中醫功底深厚,並留學蘇盟學習六年的西醫手術,六十年代,就接替父親的位置,成為新一代禦醫。

饒老與秦朗的父親秦伯未相識,故此也認識秦朗。

今天若不是恰好他當值,自家老師的處境,危矣!所以,李承對秦老格外感謝,鞠躬時恨不得以頭扣地。

“行了小夥子,別說你師傅固庵和我多年老相識,就是普通病人,我也要出手相救的,沒必要這般作禮。”秦朗擺擺手,又對饒老笑道,“你這弟子心性不錯。剛才那樣子,雙眼通紅,恨不得噬人一口,我都擔心他別也迷障了。”

他還真沒說錯,剛才李承已經處於迷障邊緣,整個人已經昏昏沉沉,不能理智對事。

“這孩子,雖愚魯些,不過,赤誠之心還是有的。”饒老的語氣雖謙遜,可目光中是滿滿的欣賞與得意。

“固庵,你沒事吧!”有人擠開人群,聲音焦急,是吳楠生,身後還跟著一位六十多歲的老者,雲州301醫院的院長楊鵬舉。

吳楠生剛才陪同饒固庵來醫院後,直接去院長室處理點私事,接到消息有點晚,心急之下,直接把院長楊鵬舉拉過來。

等兩位老先生匆匆趕來,饒老已經恢複,緊繃的心弦,終於鬆下——饒固庵在雲州出事,他和楊鵬舉,同樣也會遭受物議,301醫院更會遭同行嘲笑。

又是一番噓寒問暖。

“楊院,吳先生,我們就不打攪固庵了吧。他剛恢複,還是多歇歇,養養精氣神。”秦朗笑著出言勸阻了眾人。

李承恨不得抱著這位秦老師啃一口,這話太及時了!他也看出,師傅略有疲態,隻是做弟子的,不好開口。

秦主任這麼一說,其他人自然不好說什麼,吳楠生哈哈一笑,“對!對!固庵,我送你回賓館歇息一會吧。”

饒師沒有拒絕,點點頭後又扭頭對盧老太太說道,“我還想去給盧老哥念一段《心經》。還請嫂子帶路。”

這要求提出,李承心一揪,怎麼還去?連忙抓住師傅的胳膊。

盧老太太一怔,勸道,“固庵,老盧已經知道你的心意,就不用再去了。”

剛才已經夠擔驚受怕的,她也擔心再出事。

哪知,這次饒師很淡然的搖搖頭,“得秦老弟相助,我也算經曆生死迷障,生死而已。嫂子不用擔心,我的事我自己清楚,這次肯定沒事。”

語氣中,有著股說不明道不白的灑脫,給人一種卸下千斤重擔的輕鬆感覺。

盧老太太不敢答應,眼睛盯著秦朗。

秦朗最先反應過來,笑著抱拳拱手致賀,“沒想到,固庵先生能因此事勘破生死,劫後生!可喜可賀。”

吳楠生眼界開闊,見識廣博,而且文學修養深厚,很快也反應過來,同樣揚聲祝賀道:“畏生死者,生死至矣;不畏生死者,生死遠矣!固庵先生的修行,定能再進一步,升宗,指日可待!確實可喜可賀!走,我陪你去看看盧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