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織部”意思的類比解釋,別看糊塗了。
織,有漢語“施釉、掛釉”的意思;部,就是物件。黑織部就是掛黑色釉;青織部就是掛青綠色釉;總織部就是全器掛釉……
……
這一次,阪本五郎上手了。
七福神瓷套被他一件件揭開,看色釉和瓷胎,迎著陽光轉轉,看得很仔細,還會屈指輕彈一下瓷壁聽聽聲響。
大約五分鍾,他放下手中的七福神,欣賞之色,溢於神情,“這套七福神,如果我沒有看錯的話,是出自海鳴織部流的白兵窯口。”
“能詳細說說您的研判?”阪本五郎的鑒定水平,確實很高,這麼好的學習機會,李承自然不會放過。旁邊的富田雅孝,也垂手恭聽。
阪本將已涼的茶水潑掉,重新續杯後,以詠歎調的方式感慨道,“古田織部大人真是讓人敬仰啊!”
這是和國人的通病——準備講述大段故事前的起首語!
李承安靜的跪坐,富田雅孝垂手恭聽!
“美濃燒的曆史很早,但真正崛起,還是托應仁文明之亂(1527-1546),大量的瀨戶燒陶工,逃到美濃避難,使美濃窯更具規模。”
“然而予美濃陶業發展方向更深刻影響的,是千利休茶道的繼承者古田織部大人!”
“他將利休平民式的內向謙和的茶法,改造成武士風格的豪放的‘大名茶’。”
“此外,他受西洋藝術的影響,使他的茶陶觀更進一步擺脫絲國與高利陶瓷文化的製約。”
“他指導美濃陶工製作的織部遝形茶碗,造型扭曲而有生動感。”
“他指導美濃陶工在茶具、灑具、文房用具上用鐵釉以灑脫之筆,描繪山間的野花和各種自由運動這的形象,給身逢亂世的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寬恕。”
“古田大人,在黃瀨戶(淡黃釉和金黃釉),黑瀨戶(發色漆黑)的基礎上,他指導美濃陶工們創造了青織部、總織部、繪織部、鳴海織部、黑織部和繪誌野、赤誌野、鼠誌野等造型大膽、色彩多變、圖案新奇的陶藝技巧與流派。”
“可以說,正是古田織部大人,綜合繼承並展現桃山時代的美學思想,孕育出當代和國陶藝的近代風格。”
說到這,阪本指指七福神,說道,“這套瓷器的用色、造型,有著強烈的鳴海織部特點。”
“鳴海織部流派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造型,造型多變異,不走尋常路,符合這種陶瓷人物像的製作需求;其二就是多彩色釉,鳴海織部流,喜歡利用鐵釉與銅釉產生黑、赤、綠、褐諸色和胎土中的紅土與白土,組成華麗多彩的圖案,富於裝飾美與異國情調,也適合這種多套色人物瓷雕。”
“至於白兵窯口的辨認,其實有些幸運。我曾經入手過一件白兵窯口的陶盆,它的長石粉瓷坯,帶有均勻的芝麻粒,向天空中的繁星,給我留下深刻的的印象。”
“而這套陶瓷,就有白兵窯口的典型特征。恰好,白兵窯口很受鳴海織部流影響。”
說到這,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示意自己的講述結束,可以鼓掌了。
阪本的鑒定,非常精彩,李承不由自主的擊掌讚歎,又低頭向他請教幾大織部的各自特點。認真傾聽的同時也在自責——最近又有些自大,導致在這套瓷器上出現兩大鑒定失誤!
其一是技術流派失誤。
現如今的和國,織部陶所遺留下來的技術流派,以青織部和黑織部的影響力最大,也最為主流,故此,很多人其實都不怎麼關注鳴海織部、總織部、繪織部這些淹沒在曆史塵埃中小支脈,包括李承也是如此——他就認為這套七福神套娃是青織部的作品。
事實證明,學無止境,他自己鑒定錯誤!
這裏簡單說一下和國織部陶各個支流的鑒定特征。
青織部,也就是李承鑒定錯誤的那種陶器製藝。
青織部的特征是,在器物局部掛施透明的銅綠釉,空白處用鐵釉畫上簡略的植物或幾何紋樣,有疏朗明快之美;在器型上多有變化不講究規則;在人物瓷雕喜歡用變色(混合色釉自然產生的變化)——這一點是李承鑒定錯誤的重要原因。
黑織部是織部陶各大流派中,最具藝術價值的陶瓷製藝。
黑織部衍生於瀨戶黑(瀨戶燒的成名絕技),比瀨戶黑更強化了造型的歪扭,在器物的局部掛釉,留出的空白處繪以簡練豪放的幾何紋飾,底足不施釉以形成質的對比,構成嶄新而有力度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