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師傅壽宴即將開啟“迎客”模式——有遠途的客人會提前到來,泰勒確實需要和饒家兄妹再對一遍迎客細節。
將泰勒送往饒家府邸,李承便興致衝衝的趕往布力徑6號院。
已經接到電話的何酋廣,站在大宅門前迎接。
6—10號院原本是一個整體,後來因為何家幾房分家,彼此之間暗流不少,便被幾家人有意無意的用柵欄鐵絲網隔開,每一家都單獨開設進出通道。
何酋廣帶領李承簡單參觀他的住宅。他所繼承的物業大約一千一百平米,建築麵積八百多平,是這片何家宅屋中麵積最小的。
房子雖然略顯陳舊,可空間開闊,布置的也很合理,建築整體呈“H”形狀,前後兩棟歐式三層小樓,廊道相連,中間的空隙部位,一端是泳池,另一端是草坪庭院。
整個宅院被綠植包圍,斑駁牆壁上的爬山虎,影影綽綽的歲月痕,很有感覺。
李承隨口問道,“凱文,這片物業,你的心理預期多少?”
“怎麼?你有興趣?”何酋廣似笑非笑的看著李承,“埃裏克叔叔說一體出售,如果你想要購置,我可以退出一體銷售。你給五億,稅我來處理,這裏就屬於你的。”
李承聳聳肩,以一種詠歎調的方式感慨,“還是去看你家的工藝品吧。”
如果一兩億,他還有些興趣。五億?自己的全部資產都變賣換這樣一套房子?瘋了!
深水灣道與布力徑這一帶,是傳統的富豪住宅區,物業超貴,何家人想要將這片大宅一體出售,並不容易。
李承印象中最深的是後世橫大的許老板,作為世界知名的富豪,他也僅僅購買了10號院C座的一部分,即住宅區中的六百平米(不含網球場和泳道)作為私邸,即便如此,交易總金額也高達4億劍元。
何酋廣不以為意的笑笑,伸手示意李承進屋。
門口站著一位穿著很利索,滿頭白發的老者,微笑著朝李承點頭頷首。凱文在旁邊介紹,“這位是勤伯,我母親家的老人。”
這是家傭,不可當成尋常的管家看待,李承朝勤伯頷首回禮。
屋內,管家勤伯早已經安排人準備好茶點,朝兩人點頭致禮,準備退下。
“勤伯,把整理好的名單拿來,讓威爾斯看看。”凱文喊道。
李承順勢打量客廳——客廳中的陳設通常代表這家人的收藏最高水平,這與東方人招待人的習慣有很大關係。
客廳很大,有點中西混搭的感覺。
直立的照壁將客廳分成前後兩部分,照壁上大幅中堂畫作,繪著金碧山水,看起來有些歲月。
金碧山水是絲國山水畫的一種,以泥金、石綠、石青三種顏料做主色,傳承於“青綠山水”又多了一種“泥金”的變化。
泥金勾廓,石青填色,石綠點染,是金碧山水畫作的典型特征。
唐代大李將軍李思訓(李林甫的伯父),在繼承隋朝畫家展子虔的青綠山水的同時,確立和完善“青綠金碧”一派的風格麵貌,被董其昌列為山水畫北宗祖師。
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論”時,認為南宗(王摩詰為南宗之祖)是文人之畫,而北宗是行家畫(沒有原創成分,隻知道因循守舊)。他崇南貶北,提倡文人畫的南宗,貶抑行家畫的北宗,在後世引起巨大爭議。
因為董其昌的影響,金碧山水在明末之後的三百年,全麵沒落。
一直到清末民初,思潮反轉,金碧山水再度受到推崇,以徐悲鴻、張大千、吳湖帆等一批名家,在金碧山水的創作方麵,屢有佳作,其中又以大千居士為首。
這幅中堂畫自然不是大千先生的作品,但依舊氣勢恢宏,重彩繁麗,蘊含著一種勃勃真氣而有超拔之感。有些像大覺子黃秋園大師的手跡,具體是不是,還得細看。
無論是不是,李承都可以肯定這是清末民初的名家所做——畫作的氣勢最不會騙人的!
不錯,沒白來,李承心底讚了一聲。
兩側的對聯,“道心靜似山藏玉,書味清於水養魚”,顏楷,蒼勁有力,結構凝重舒放。
行書落款“璧臣華世奎,書於乙亥仲夏月”。
額,這幅對聯是近代津門四大書法家之首華世奎的大作。
這副對聯也不錯!喜悅+1!
乙亥年是1899年,對聯早於中堂畫,兩者是後來搭配的。混搭都能搭出統一的效果,俠州望族,果然底蘊深厚!
勤伯拿著一本名冊過來,放在兩人麵前的茶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