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兩點意外(1 / 2)

隨著饒老八十壽辰的集中報道,李承的曝光率超高,比饒恕饒棼都要高。

饒棼饒恕兄妹,隻是饒老的後人,而他,才是老爺子的學術接棒人。一時間,有關李承的信息,開始成為報章紙頭的熱門,隱然成為“俠州新一代文化青年”的代表人物。

事實上,李承暫且還不配“接棒人”這一角色,除了六月份發表過一份俠州教育體係改製的文章外,根本沒有學術建樹。

媒體將那篇俠州教育體係改製的文章翻出來研究,怎麼看都不像饒老爺子的正經學問,更像李承自己的“胡言亂語”——饒老的弟子,不學文史,關注什麼社會學?

李承生平第一次嚐到媒體的刁鑽。

八月七日中午,江城中大舉行的饒真頤學術探討座談會上半場結束,李承帶領幾位嘉賓出禮堂,遭遇記者圍堵。

《齊雲洲日報》記者詢問他為何不發表學術論文而選擇社會學科,李承老老實實的回答,文史學極其講究專業論斷,不可輕率……

沒等他說完,那位記者就斷章取義反問道,“你的意思是社會學科,就不談專業性?”

李承急忙補充,“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社會學科更開放,觀點可以更自由。”

這番話原本沒錯的,可是最終報紙刊登出來的標題是這樣的——

“饒固庵大師親傳弟子認為社會學科無需太嚴謹!”

第二天李承拿到報紙時,整個人都懵了!

我去!這幫媒體記者,怎麼這麼沒節操沒下限?自己剛剛出點名,就開始往自己身上潑髒水!還連帶著師傅的名頭受損!

這家報紙原本是很一本正經的財經類媒體,很權威的,隸屬於道瓊斯公司。自從道瓊斯公司在1986年被新聞集團收購後,報道風氣越來越娛樂化,往博眼球方向發展。

老爺子八十壽誕,舉島歡慶,唯有這家媒體挑起一股子逆流,很讓他心理不舒服。

反倒是老爺子很淡然,擺擺手勸說自家弟子,“即便是最權威的報紙,也別把他們看得太重,不過是一幫嘩眾取寵的牆頭草。”

即便是老爺子看得開,李承心中依舊有疙瘩,八月八日,趁著江城公會給老爺子頒發勳爵的機會,他對媒體做出解釋,並因自己說話不嚴謹,做出道歉。

這次事件,算是老爺子八十壽辰中的一點小插曲。

從八月六日至八月十日,李承都在腳不沾地中度過的,除了睡覺。

既要負責聯絡鶴立大學、江城中大兩邊的各項活動的嘉賓協調,又要幫忙鶴立大學饒真頤辦公室接受,從江城公會到各大院校、各類機構的“名譽頒發”——授予饒老各種各樣的勳譽、證書、聘書、委任等。

還要陪同師傅參加一些小規模私下會麵,那才是饒老的核心交際圈。

額,還要負責送走某些提前離開的賓客,譬如金博明夫婦。

金家老太爺臨行前和李承深談一次,雖然話語談的是李承與太姬的未來,可李承聽出來,金老爺子其實更關注的是李承與金家兩塊合作產業的未來開發。

金老的意思……既然注冊礦晶公司,準備投資北方,那就不要當成小兩口之間的遊戲之作,要認真對待。金家應該是想要擴充資本,並由金家來主導這次合作。

前些天金盛文提過,今天金老爺子再開尊口,這事……反正這行當,自己不熟悉,也沒想著做多大,任由他們去弄吧。

所以,李承最終答應金家增加部分投資,三方占股三三三一,持股名義李承、金太姬,李明蕙(金盛文媳婦),剩下的一成,歸拉普蘭礦物公司(泰勒繼承的金家產業)所有。

公司前期團隊組建及管理,由拉普蘭公司負責,並將在近期向絲國發投資申請。

九十年代的絲國,許多礦產種類,是不對外資開放的,譬如銀礦,但廢舊礦洞的礦晶開采……應該有辦法可以規避,具體辦法由拉普蘭公司去琢磨。

沒錯,李承將開張目標定在皖中南和皖南,曆史上,這一帶是金屬盛產地,有許多著名礦坑,譬如銅陵的盧官山銅礦坑、涇縣洋山銀礦坑、金寨沙河石英礦坑、池州許家橋金礦坑、無為西灣鎳鉛銀礦坑、懷寧烏珠尖銅金礦坑……

這些礦坑,多數在清末就已經廢棄,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就完全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