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李承講古(1 / 3)

饒老竟然也知道馬崇峰。

五六十年代,馬崇峰曾經專門給饒老送各種古籍善本,兩人有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後來因為饒老遊學世界,倆人的交往淡了下來,再往後,饒老將自己所有藏品,分別捐贈給鶴立大學和江城中大,彼此就再也沒有來往。

饒老對此人的評價不得,這讓李承放心不少,同時對招攬馬崇峰更有信心。

隻是,饒老似乎不知道前兩年發生的“坑主”事件——老爺子本質上就不是古董行中人!

李承索性沒提,這類事情無論是否冤屈,總歸有點讓人不虞。

吳偉和周典兩人輪流上陣,有關馬崇峰坑主一案,第三天上午就有大致結果——當事人並沒有肯定或否定。

墨韻坊的曆史很長,開設於1938年,算是荷裏活道最早一批商家。老東家肖萬昌曾經顯赫荷裏活道,八十年代末去世。

馬崇峰是在1953年原店封鋪後,被肖萬昌招攬,此後四十年一直在墨韻坊工作,直到1994年“坑主”事件發生後,才徹底退隱。

看到這一組數據,李承對馬崇峰的印象就非常不錯——四十年追隨一位東主,擔綱掌眼師傅,這本身就是人品和實力的雙重展現。

肖萬昌去世後,留下的產業由兩兒一女繼承。

物業及浮財不用說,被三人瓜分完畢,他的最大遺產就在墨韻坊這家店鋪。

偏偏這家店鋪不好分,誰都知道這是一隻下金蛋的雞,哪個兒女都想要。

於是三家協議,輪流掌管這家店鋪,每家當一年的東家,每年產出的利潤,三家平分。

這個協議看似公平,可李承看到這,嗤笑著搖搖頭,如此不講究兄友弟恭的三兄妹,沒有私心才怪。

進入九十年代後,墨韻坊在荷裏活道的風評逐漸下降,內中過程如何,李承不清楚,但肯定與東家有直接關係。

看到最後,李承樂了,這位老爺子,去見見!

讓馬崇峰“身敗名裂”的物件,是一幅郎世寧的“臣字款”《火雞圖》。

郎世寧的畫作,畫風比較獨特,筆墨畫意偏絲式,但是造型的準確、物象的比例、焦點透視、色彩的冷暖明暗,都是西畫方式,世稱“郎世寧體”。

能在畫紙上做出郎世寧體的,隻有他的學生,但是無論前期的斑達裏沙、八十、還是後期的孫威鳳、王珓、葛曙和永泰等學生,與他的差距還是挺大的。

至於清末民初乃至近現代的畫家仿製,水平都不是很高。

所以說,郎世寧的畫作,鑒定難度不算高。

以馬崇峰五十年的書畫鑒定經驗,不可能幹這種蠢事!

今天恰逢周末,時間充裕,李承簡單收拾一下,喊上吳偉,前往南丫島拜訪馬老爺子。

從中環就有直抵南丫島的渡輪,四十分鍾海航時間。

坐船無事,李承便和吳偉聊起南丫島上的人物。

李承對影視沒什麼興趣,他和吳偉聊的卻是出生於南丫島另一位頗為傳奇的“海盜”——劉香。

劉香出生於1605年4月(農曆)的一個小官吏家庭,因為出生當日,院外榕樹花開,因此取名為“香”。父親是船寮中的一位有職稱的幫工,家庭日子盡管清苦可還是要比一般人好一些。

但這種好日子,到了劉香十二歲那年戛然而止。

他父親因為牽扯到一樁海盜案件(當時海賊滿海漂,牽連才是正常,整個船寮就沒有人不牽扯的),被船寮州的一位宦人舉報,很快被官府抓走,死在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