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和周典,已經習慣李承的“買買買”,拎著準備好的壓縮包裝袋和打氣筒進來,準備協助包裝,現場一看,有些傻眼,貨品太多,奔馳裝不下啊。
李承撓撓頭,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買著買著就買這麼多,兩千多件!
張曉耕簽名款釉下五彩將軍罐一尊,張曉耕簽名款水墨山水抱月瓶一件;
三套釉下五彩勝利杯合計十二隻;
“三館瓷”八類五十四個品種三花色各一套合計一百六十二件;
大會堂襄南廳專用瓷大全套十二類六十四品種合計一百三十八件;
“六一年巡展瓷”大全套一百四十四件(孤品);
“六三年瓷”大全套計七十件,賞瓷為主;
隔年,宴用瓷八大項四十四品種,合計一百二十四件;
各類文化主題賞瓷(盤、瓶、尊、洗、罐)合計一百二十件;
1967年,大全套兩套,合計一百一十二件;
1968年,大全套,合計六十件;
1969年,大全套兩套,合計十六件;
1970年,大全套,兩套合計二十件;
1971年,定製“梅竹釉下彩”大全套,六大項二十四品種,兩套合計一百零四件;
1972年,友誼見證主題賞瓷大全套,兩套七十二件;
1973年,大全套,兩套二百七十六件;
1974年,大全套六項目二十八品種,兩套一百一二十二件;
1975年,大全套一百一十八件;
1977年,小全套一百四十二件;
1978年,文房用具套瓷全套十二件;
再加上零散購置的像章、瓷雕、文房用品上百件,李承撓撓頭,三千件以上,妥妥的一家官窯博物館!
於子龍和宗靜蘭也沒想到,李承竟然買這麼多?
這是一筆大生意啊!這些瓷器的售價,可不是群立瓷廠生產的生活用瓷,某些瓷器售價還是挺高的。
小財務在扒拉計算機,將最終數字給宗靜蘭看了眼心頭一顫,九十七萬!這是近幾年群立瓷廠少有的大單!
見三人似乎在頭疼包裝和運輸問題,宗靜蘭自告奮勇的提議道,“李先生,包裝的事情您完全不用操心,我們的技術人員從事這方麵工作二十年,絕對給您辦理得妥妥當當。至於運輸……我可以幫您向李總申請,隻要是國內,我們的送貨車,都可以免費安全抵達!”
有這服務?那自然最好啦!
李承瞅瞅吳偉,“你那幾個老友,到深城了麼?”
這兩天瞎忙,沒來得及問周典吳偉的戰友到沒到深城,如果到了,剛好來兩人押車。
吳偉可一直有聯係,“四個都到了,我這就安排他們過來?”
“來兩押車。”李承指指地上的零散瓷器,“先運到深城,讓吳衛忠捎到俠州的庫房。告訴陳興安,這批貨壓箱底,暫時不動。”
沒錯,李承想要壓壓貨,等基金會明年將官窯瓷器炒作起來,再慢慢放貨,借船出海,也算另類以權謀私。
吳偉轉身出門打電話去,李承對宗靜蘭擺擺手,“是在這結款還是去辦公室?”
“辦公室辦公室!您和於老忙一上午,也沒喝口茶,怎麼著也要去喝杯茶!”交易即將達成,宗靜蘭的態度變得無比熱誠。
李承朝周典點頭,示意他留下來看貨。
宗靜蘭輕拍額頭,“我這就去安排工人來包裝!下午差不多能裝好車,裝好後封車!具體什麼時間送走,等您通知!”
回到辦公樓時,現任群立瓷廠的廠長李景勝,已經接到彙報,早早迎接下來,壯壯的身材,圓臉蛋顯胖,滿臉堆笑,遠遠的朝李承伸手,“今天實在是太忙!怠慢了怠慢了!”
“宗主任陪同很周到,你忙你的。”李承笑笑,這種事沒必要計較,現實就是如此。
李景勝又主動給於老賠禮,“於老,多虧您了!我爸一直念叨著您呢,哪天上我家和老爺子喝一杯?”
他還真是沒想到,老所長帶來這麼個人,竟然有錢得很,這一百萬的生意,可是幫了自己大忙,起碼員工分流和下崗的短期補貼,已經有著落。
真實的曆史上,1997年,群立瓷廠下崗分流,短缺資金,這位李景勝“急中生智”,將老倉庫打開,用這些存貨瓷器當成工資和補貼……
最終致使2005年官窯博物館建立,不得不外購五六七瓷器來填充自家博物館。
真真的天大笑話。
李景勝是襄南陶研所第一任所長李維山的小兒子,1955年,於子龍大學畢業進入陶研所,原所長李維山對他頗為照顧,連於子龍一路高升也與李維山關係頗大。
於老翻了個白眼,真想扇這家夥一記,可對方把老所長都抬出來,還能怎麼樣?最終也隻時瞪了李景勝一眼,“用點心!把廠子經營好!老所長才真的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