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重返臨安(1 / 2)

李承在煩心,煩躁明天泰勒離開,還有七零八碎的事;

泰勒在煩心,她已經琢磨很多次究竟要不要提前退學;

吳衛忠在煩心,煩心自己的工作千頭萬緒怎麼理出來;

金盛文在煩心,擦黑時和家中通過一次電話,重點自然是下午李承的四條建議,爺爺讓他自己拿主張;相對而言,明天去考察茶山,小事一樁;

程培初在煩心,對未來工作的忐忑,還有對師兄弟們的歉疚;

在這個世界不少角落,還有不少人在為李承的事煩心……

吳楠生吳老就是其中一位。

他的麵前擺著一堆零散的文件,看得讓他頭大無比,搓搓臉讓自己精神一些,又喝了口儼茶,繼續整理這些資料中的有用信息。

他雖然早已退休,可身上依舊肩負著重大責任,譬如港澳工委或僑辦不方便出麵的民間交流,一直就是他在親力親為。

眼前這些資料,是彙總到他這裏較為靠譜的“李承親身父母”資料,差不多有四十份,不僅是農場,還有周邊縣市那些年走丟男孩的家庭信息。

李承放棄親生父母信息查詢,可僑辦沒有——在他們眼中,李承完全可以成為俠州年輕一代的代表進行聯絡並培植。所以,他們依然在搜集整理相關信息,並最終由吳老審定。

想到那個精明的年輕人,吳楠生撓撓滿頭白發,笑著搖搖頭。他有些看不透那個年輕人,給人的感覺,態度非常謙和,隻是心底彎曲的讓人難以捉摸,而且一腦瓜子人情世故,偏偏腦瓜子還聰慧異常,舉一反三已經不足以形容。

究竟是什麼樣的父母,生出這麼個怪胎?

忽然又想到還有一家,透過重重關係遞到自己麵前的話,又從這些資料中翻出一份,資料欄頭,赫然寫著“李大樹、關嘉惠”。

如果沒人托付的話,也許,這份資料就會被湮滅在眾多紙張中。

因為有了朋友囑托,吳老仔細看了一遍資料,還別說,老爺子真的另有發現。

不過不是李承的身世——李大樹家在七四年丟失一個兩歲大的兒子,可這條信息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而是李大樹自己的身世有些問題,準確的說是李大樹的父親名稱有些問題。

資料上顯示,李大樹的母親早逝,是父親李惠安(李介勝的字)拉扯大,李惠安本人是鄉公所學堂的私塾先生,六二年去世,當時李大樹剛滿十九歲。

資料上提了一句李惠安是外遷人口,但並沒有祖籍信息。

“李惠安?李惠安?這名字怎麼這麼耳熟?我一定在哪兒聽說過。”

吳老手指輕叩額頭,怎麼也想不起來在哪兒看到過這名字——四叔曾經花費不少精力去調查李介勝一房的下落,吳楠生曾經看過相關資料。但當時四叔遞交的姓名是李介勝,隻是在備注上寫著“李介勝,又名李惠安”。

誰會關注一個微不足道的備注名字?

再加上年事已高,且這件事已經有些年月,吳楠生絞盡腦汁也沒想出結果。

不過,出於謹慎,他還是將李大樹的資料單拎出來備存,哪天讓僑聯的那幫人去核對一下。

飛羽樓的黃昌林是另外一位。

隻是現在的黃昌林,狼狽不堪,一身破舊的民工裝,大簷帽蓋臉,窩在羊城至中海的火車硬座上眯著眼睛,一隻沉甸甸的蛇皮袋就扔在他的腳下,活脫脫一位回鄉打工仔。

自從被李承擺了一道(自認為),他就對那個“不講規矩”俠州飛仔念念不忘。

可是,隨後發生的事為他敲響警鍾——老三王軍在雲城帶十多個人找麻煩,依舊被那家夥的人狠揍一頓,這讓他意識到,這年輕人絕對不是善鳥,自己招惹不得!

他擔心李承報複(他自認為),於是悄悄躲起來,躲到雲城鄉下。

孰料,這一躲,還真的救了他一條小命。

最近半個月,飛羽樓遭遇滅頂之災。

綠皮火車,哐當哐當,一路向北。

聽說前往西湖看茶山,饒恕夫婦也有興趣,如果承包費用不高的話,他們也準備劃拉一小片茶山,順帶著還能以主人的身份,陪同金盛文夫婦,給李承漲點麵兒。

於是,李承和泰勒、金盛文夫婦、饒恕夫婦、蔡玨坤夫婦,還有吳偉、周典、金惠娜,崔明勳,一行十二人,找了一輛中巴車,前往西湖。早晨七點不到就出發,屁顛屁顛十一點才到,這讓李承對中海到臨安一個小時高鐵產生無比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