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泰州偶拾(1 / 2)

付大彪有車,載著他媳婦、老娘,走在前麵,至於孩子,都在上學。周典開車跟在後麵,中途買上香燭裱紙和鞭炮,兩車一前一後駛向昌旗嶺。

昌旗嶺,說是嶺,其實就是一個稍大一些的土丘。薑堰是典型的江淮平原,一望無際的水田,哪有什麼高山?最近一點的山峰,是海陵區西側的螞蟻山,聽這名字就知道高不了。

建設水圩農場,昌旗嶺被選為“公墓山”,付家莊以及周邊村莊,很多無主的荒墳,都被攏在一起,挪到昌旗嶺,按照宗族不同,進行合葬,付河中父母的墳丘,也在“無主之列”。

不像付大彪家,他的爺爺、父親,都有後人的,所以他們家的祖墳,是單獨成墳立碑的。

這座小山丘堆滿大大小小的墳丘,付家莊陽曲堂無主公墓位列其中,方圓七八張的土丘,公用一個大黑漆漆墓碑,上麵寫著“付氏陽曲堂宗墓……”

點上香燭,燃起黃裱紙,付明勝幫忙放起鞭炮,李承在目前三鞠躬替付老致意。

付大彪一家從自家墓地祭拜後,也過來這邊磕頭行禮。

李承買了很多黃裱紙和紙錢,吳偉他們一刀刀的往火堆上扔。李承取出香煙,遞給付大彪一根,“付哥,這裏的公墓……我想替付老出一筆錢……可以修成水泥墓嗎?要不要跑什麼手續?”

“不用手續的。”付大彪吐著灰白色的煙,搖搖頭,“李老板有這心,我不攔著,畢竟是代表付老先生的心意。這事,你就交給我辦,費用我出一半,怎麼說這裏麵都是我的先人。”

付家不差這點錢,李承沒和他爭執這些,隻是提到,“重新立個碑,碑文還可以按照這個走,我希望立碑人的名字裏,加上付老的姓名。”

“那是應當應分的。”付大彪點頭答應。

兩人站在公墓前,簡單籌劃,公墓一圈用水泥圈起來,建個墓門,重新立碑,再在墓前修一個水泥祭拜台,也就差不多。

工程量不大,也三五天的事情,付大彪答應下山就去找泥水匠和石匠。

李承又拿出相機,將公墓周邊拍攝成像,等修繕完畢,再拍一組,到時候都交給付老。

“一直沒問,李老板,你知道付老先生的兒女情況麼?要不要留在碑刻上?”付大彪忽然想起這個問題,抬眼問道。

李承苦笑搖頭,“付老倒是有個女兒,隻是……這女兒不提也罷。”

忽然覺得不妥,他又說道,“我晚上再給付老打電話,問問要不要在新碑留他女兒的名字。”

付大彪從李承的口氣及神色中能察覺出點內容——付老先生的女兒,隻怕未必孝順。否則付老不可能不讓後人回來探親,卻安排別人代為探視,這不合理啊。

隻是,這些話不好問,問了對方也未必說。

祭拜之後,大家下山,付大彪倒是問起,“李老板從事什麼行當?”

“古董古玩。”李承嗬嗬一笑。

“難怪李老板一眼能認出家母買的花盆。”付大彪笑道,“那李老板來泰州來對了,興化書市最近兩天剛開,聽說有不少賣舊書的。”

“興化書市?”李承還真沒聽說。

“就在興化市文廟街一帶,前天開幕的,我沒去,不過很多朋友去了,說是那叫一個熱鬧啊。聽說有不少劍州來這邊選書。”付大彪介紹道。

“那還真要去看看。”

興化是泰州管轄的縣級市,毗鄰海陵區,不算遠,在江南文化圈很有名氣,施耐庵、鄭板橋的故鄉,也是《封神演義》作者陸西星(爭議,一說許仲琳)的故裏,李承手中還有一套八幅李複堂工筆花鳥,李複堂就是興化人士,另外,清代《檮杌閑評》(以魏忠賢為線索人物的一本章回體)的作者李清,同樣是興化人。

反正公墓修繕還要等幾天,原本李承準備去儀征看看,現在改主意,去興化。

興許自己在興化還能有所收獲呢。

和付大彪商定之後,兩車分開,付大彪會盡快找人修繕付家公墓,李承則將付明勝送回家,感謝一番,婉言謝絕付宗輝老爺子的留飯,又開車前往城隍廟——剛才付明勝說城隍廟街是泰州唯一的古董市場,李承打算在這邊午餐,順便看看能不能買到點好東西。

見慣了大都市闊大的古董市場,初來泰州邑廟街,李承還有些不太習慣,這裏太小!

這也是古玩一條街?

一二十個小攤位,六七家店鋪,又時值中午,竟然一個客人都沒有,那些攤主要麼聚在一起下圍棋下象棋,要麼懶洋洋的靠在樹蔭下眯眼歇著。

邑廟街剛好有家楚水酒樓,李承讓吳偉去點菜,自己帶著周典先轉一圈,瞅瞅貨色。

一二十家攤位,一半賣香燭、冥票、紅黃紙、簽筒符文,另有四五家賣舊書,過期雜誌、粗劣的盜印、盜印光盤磁帶為主,剩下幾家倒是擺出瓷器、銅錢、玉飾、文房用品之類,但一眼望去,基本上都是大路貨,沒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