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和周典都有些詫異,自家老板看起來對泉城那是真熟。
淩晨三點,泉城照明係統不完善,天色正黑著呢,他開著車七扭八拐穿巷竄涵,十多分鍾後,來到一條小河(工商河)邊,沿著河岸往南,很快就見到夜色朦朧中的一片星星點點的光亮。
這裏就是鳳凰山大集。
將車停在河岸邊的叢林中,李承呲溜下車,伸手像兩人勾勾手,吳偉立即笑嘻嘻的從兜裏掏出兩千元——他和周典今天早市淘寶的合股錢。
老板幫保鏢撿漏賺零花,這世界,沒誰了!
周典沒怎麼經曆過,可吳偉已經很熟悉,早已見怪不怪,很利索的從後備箱中拿出幾隻包裝袋,攥在手中,稍後盛裝物品用的。周典看著黑黝黝的夜市,有點不放心,在車座下麵掏吧掏吧的,往懷裏揣進一件武器。
十一月的泉城,已入深秋,淩晨半夜有些冷了,許多人已經開始批軍大衣。
李承裹裹外套,斜跨著背包,腳步輕快的朝五十米外的燈火處走過去。鳳凰山大集,記憶中賈鄭廷來這裏的次數,數以百計,太熟。
最開始一片是貓狗市場,路兩旁“嗚嗚”或“喵喵”的聲音不絕於耳,籠子裏麵裝的全是幼貓小狗,籠子外麵包著一層厚厚的棉布。
貓狗市按照李承的習慣是不看的,可是今天卻有“時隔多年再回首”的感覺,他忍不住伸手扒拉開燈光下的貓狗鋼絲籠外的棉套,哈士奇、金毛、薩摩耶、波斯貓、橘貓、英倫短尾貓,還有一些本地的土狗、黑貓……品類如記憶中一樣的齊全。
這些小家夥凍得擠成一團,見到亮光透入,就不停的“喵喵嗚嗚”叫哼,很可憐的說,很容易引起逛市場的那些小女孩的同情心。
幼貓小狗看起來很可愛,其實經營這類生意的攤主,個頂個都應該拉出去狗咬半小時的。
幕後很殘酷的。
買貓買狗,女性居多,大多數喜歡活潑、愛交換、喜歡舔指頭的貓狗。
針對這些特點,很多攤主在頭一天就開始不給這些小家夥喝水,當有人伸手指頭進籠子,這些幼小的貓狗便搶著過來添指頭,很容易勾起購買欲。
貓狗市場和花鳥蟲魚市場是夾雜在一起的,因為天冷,鳥市不旺,今天幾乎沒見到遛鳥的,花市主打菊花,各色各樣的盆栽菊花,爭奇鬥豔,正當令。
泉城的菊市,有不少來自和國品種,像伊勢菊、江戶菊、嵯峨菊、肥後菊、丁子菊等這類和國古典菊花,在國內其他地方很少見,但在泉城就有。
同樣,和國觀賞魚文化,對泉城魚市也有不小的影響。譬如和國非常盛行的“紅白錦鯉”在泉城就非常受歡迎。2012年的一組數字顯示,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錦鯉產於和國,全球百分之九十的錦鯉市場在絲國,而絲國百分之三十的錦鯉市場在魯東!
貓狗及花鳥魚蟲市場,占據很大一片,李承三人走走停停,今天他的興致很高,時不時還向吳偉兩人說說如何辨別這些東西的訣竅。
其實,李承對貓狗及花鳥魚蟲並不是很內行,多數經驗都來自於賈鄭廷當年追隨郭北盛師傅學到的。
郭老爺子是大頑主,他能從許多動物的叫聲中判斷其的健康狀況,包括蟲兒,一本《蟲經》更是倒背如流。蟈蟈是季節性蟲兒,隻有秋命(秋天八十天左右的壽命),但郭老養的蟈蟈能避時——賈鄭廷親眼見過郭老養的大將軍(蟈蟈名)活過一百二十天,熬到第一場雪。
絕對是生命的奇跡。
郭老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懂它們,不懂不入門。”
這個“懂”,以前賈鄭廷總認為,是“懂得如何飼養,懂得如何照料”,是知識的積累,是認知的提升,現如今,李承不這麼看,這個“懂”,應該是“懂它們的生活和需要”!
懂貓貓狗狗的需要,這還能理解,懂花鳥魚蟲的需要……這太玄乎了吧?
一點都不!後世網絡上多得是“養鳥奇人”“養蟲奇人”“養魚奇人”的報道,所飼養的動物非常人性化且不同於人工馴化,按照郭老的意思就是他們“懂”了,也就入門了。
可惜,李承隻是理解“懂”的含義,對如何入門,依舊無法踏出那一步,當然,這也與他沒有時間是伺候這些花鳥魚蟲有很大關係。
收藏世界,千奇百怪,沒有人能全通,就李承現在這樣,在很多人眼中已經很“駁雜”很“逆天”的說。
前方高能——一股子濃鬱的烤紅薯香味,迎風飄來。在這冷颼颼的夜風中,抱著一根香甜滾燙的烤紅薯,該是何等幸福的事情?李承的腳步,不自主地迎著香味走過去。
一位中年男人,正從鐵油桶改造的炭烤爐中往外掏烤紅薯,一根根香氣四溢。
“多少錢一斤?”李承舔舔嘴唇。
“八毛。咱家烤地瓜又麵又甜。”那位中年男人笑著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