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攤位收獲不錯,哈哈,過幾天去京師,隻怕富田雅孝又要瞠目結舌。
看他都能拿些什麼中式古董與自己交易?自己是不是該提早通知一聲?也不知道富田雅孝抵京沒有?他此行絲國,似乎要談判一家紙漿廠的貿易投資,應該已經抵達。
不過,許是這家攤位耗費太多運氣,接下來十多家,連一件上眼的東西都沒能尋摸到——有肯定有,隻是,要麼在人手中,要麼要價高明顯是鎮攤貨。
淘寶,就是這樣起起落落,李承早已經習以為常,可王建華有些著急,在他看來,手中提著的六本書,都不算漏,甚至連精品都算不上。
“這些攤位上,委實沒什麼好貨。要不……李老板,我們去那邊店裏看看?店裏東西可能要好一點。”他指著那排庫房店麵建議。
李承嘴角勾出一絲笑容,搖搖頭,繼續往前。
又往前三五個攤位,落入李承眼中是一家雙攤位合並的大攤位。英雄山市場攤位長度兩米八,雙攤位相連加上中間過道空隙就有近六米多,這麼大的攤位被鐵絲網圍住,很有氣勢。
攤位上的貨品挺雜,品類多樣,瓷器、玉器、字畫、古籍善本、古泉、現當代郵幣、紀念章什麼的,最多的是金屬工藝品,尤以青銅居多。
李承巡視站在櫃前一角,尋梭一圈,眼睛一亮,不由得帶出幾許笑容。
嘿嘿,王曉光同學,終於找到你了!
他還真的從這些青銅工藝品中發現至少兩尊有著名家風範的佳品,一件造型雅致的鎏金壇城,另一件是鎏金綠度母佛像。這兩件物品,放置的位置靠裏,掩映在眾多金屬製品中,不算紮眼。
不是說青銅器不允許交易麼
這就涉及古玩行中“真當假”和“假當真”的完美切換,是古董生意生存的不二法則。
一家古玩店,不可能一件違禁物品不賣,不觸犯文物法的古董店,幾乎沒有。
如何規避呢?那就隻能“真當假”,把真品混雜在工藝品中出售,以麵對主管部門的不定期審查,這也是國內古玩店“假貨”超多的根本原因之一。
嗬嗬,如果全賣真品,古玩店百分百觸犯法律,百分百通不過審核!
至於“假當真”那就好理解,主要是麵對顧客。
攤主是一位五十來歲的老者,另有兩名二十來歲的年輕幫手。李承看過王曉光照片,這三都不是本人,可能是親戚或者請來的幫工。
剛好有一位年輕人站在李承對麵,便招手示意他過來,又指指他身後的鎏金壇城,“我想看看那尊壇城,煩請端過來我瞧瞧。”
那年輕人盯著李承看了兩秒,回身對那位老者耳語幾句。
那老者起身,對李承微笑點頭,目光中同樣不乏打量揣測之意,“這位小老弟好眼力,不過,這是小鋪鎮攤之物,不對外出售的。”
“這樣啊,真是……。”李承搓搓手,一副遺憾模樣,戀戀不舍的遲疑一會,似乎不死心,又問道,“老板,能讓我上手看看麼?你看,我從香江回國內,這麼遠……”
聽到“香江”二字,這位老者眼瞼抖動了一下,微眯的目光再度聚在李承身上,似乎在考慮。
“喏!這位老先生,這是我名片。”李承又從挎包中掏出一張三人組公司名片,雙手遞過去,笑道,“說起來算是同行,我在摩羅街有家藝術品店。”
“李老板還真是年輕有為。”那老者瞥了眼名片,將其壓在貨櫃下,又取出一張燙金名片反贈給李承,“老朽姓薑,不過是個掌眼人,東家姓王,這是東家名片,李先生惠存。”
所料不錯,名片上印製著“海豐國際商貿公司”,總經理正是王曉光。
既然對過眼神,哦不對,交換過名片,應該可以賣了吧?李承的目光再度投向他身後的壇城。
孰料,那老者依舊笑著搖搖頭,“這壇城確實是鎮攤之物,李先生要上手看看……沒問題,但要請走,還需東家同意才行。”
“王東家今天不在?”李承立即追問。
“在家,沒過來。不過,我一定會把李先生的要求告訴他,如果東家有出售的想法,一定會聯係你的。”那老者笑容依舊,就是不鬆口。
李承隻得退而求其次,“那好吧,我先看看。”
薑老頭小心翼翼的將這尊底座直徑約二十厘米,高三十五厘米的銅鎏金壇城端過來,放在李承麵前。
此件壇城底座為圓形,其上為漢式建築的立體供台。
供台有四側麵,每麵各有一門,可開合,通往門的台階上皆有十字交杵,以摩羯首裝飾。
主尊佛像為居於供台正中。
平視供台表麵,建築宮殿旁為一圈寬大的蓮瓣,其外層為緊密排列的金剛杵,再外層為江海圖紋,具有宗教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