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章 回到劍閣(1 / 3)

如張蘇陵所料,袁克家選擇了錢。

一共一千三百三十七件各色瓷器,他隻挑走三件,李承拿走兩百七十多件,幾乎將有價值瓷器一鍋端,剩餘的那些當代生活用瓷,留給塗玉明當二手貨賣。

還有十二尊銅香爐,李承全部卷走,最次的也是民國貨,在香江也能賣出一千港紙。

各色紫砂陶製品二十一件,塗玉明、秦禹、袁克家各自挑走一件紫砂壺,張蘇陵也挑走兩件,李承帶走九件,其中,六件陶泥花盆,一方無款花盆底托,配付大彪家中那隻“愛閑老人”紫砂陶盆正合適,另外,還有兩隻“錦堂福記”私款的紫砂壺。

錦堂福記,是清末頗為知名的商號,其背後大股東為十三行後期行商之一的天寶行老板梁綸樞,同時還有包括內務府在內的六位股東。

梁經國去世,清廷抽血十三行衰敗,天寶行劫難重重,難逃厄運,梁綸樞斷尾求生,與參與科舉之路的弟弟梁綸機分家,將“錦堂福記”分給弟弟,用弟弟讀書人的身份,保住梁家一絲元氣。

進入民國,錦堂福記已經奄奄一息,最終在三十年代徹底倒閉。

這兩件紫砂壺,都是錦堂福記在道光年間定製,品質還是不錯的。

剩餘的當代陶器,依舊由莫家村做二手貨處理。

此外,還有四件被用作筷簍的竹雕筆筒,也被李承收入囊中。

……

諸如此類,零零總總,李承一共抽取四百六十九件各色物品。

單是這筆賬目,李承所拿貨值為二百一十九萬。

五人基本上將這批貨中有價值的全部瓜分,算上李承的那筆大頭,第一批貨總價值二百八十萬。

大家喜笑顏開。

賺了!

整個掃老宅子投資一共為三百五十萬,比標的額多出兩萬為車費及勞工費,另外的勞工費,則由那些“現代二手貨”折現兩萬,塗玉明負責。

這就意味著,第一批貨,就拿回總成本的八成。

明天還有一大塊——清代家具,這一塊的收入,雖然比不上今天這批,可也差不了多少,大家的估價在二百萬出頭。

此外,還有一塊重頭戲,那就是房屋的木料價值,三家四合院的木料,怎麼也有個一百方,都是百年老料,按照一方一萬的價格算,這也是一百萬往上走。

這麼一估算,三棟院子全清理幹淨,總價值近七百萬。

嗬嗬,也就是說大家的投資,翻一番。

塗玉明坐在上首,樂得眼睛眯成一條細縫,抑製不住的笑容,讓滿臉的褶子寫著大大的“我很開心”。

還真說不準,他和李承,究竟誰收獲最大。

別看這次他好像讓利給李承等人很虧,可是細想……

他因此拿到李承的出貨渠道——有過這次交易,他和李承未來的交易暢通無阻。

他因為李承和秦禹的加入,出貨的速度,比自己往常掃老宅子後的出貨速度快很多倍。

他借助資本的勢,今天狠狠壓了老對手簡勝奎一頭,這條消息,明天就回傳遍冀北、津州。

最為關鍵的是,他沒少掙啊——沒有李承和張蘇陵的參與,今天最好的局麵就是拿下兩棟四合院,那收獲絕對沒有現在大!

李承也很開心。

如果按照翻一番的利潤來核算,意味著今晚自己拿到的這批貨,隻需要再支付十來萬甚至不需要支付費用,最為關鍵的是,這批貨抵達香江後,還有至少百分之七十到百分百的增值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