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買茶撿漏(1 / 2)

“老板,這是八六年的十年磚。”夥計從櫃台下麵扒拉一塊半截茶磚,放在櫃台上。

圓角枕形,色澤棕褐,放在鼻尖聞聞,有著淡淡茶葉焦香,香氣頗為純正——黑茶是全熟茶,采用鬆香烘焙,因而有輕微的焦香。

沒有黴味,從斷麵來看,茶梗梗長適度,沒發現草木雜碎,品質還可以。

再看看包裝紙,手指撚撚,是韌性很足的馬三白棉紙。

馬三是滇南當地的一種樹木,將馬三的外皮剝掉,取下中間白色的那一層物質,然後放入水中煮幾個小時,再搗爛,濾出紙漿,曬幹後就成為了馬三紙。

這種紙張韌性很強,透氣性好、吸異味、防蟲蛀,耐磨,防水性能也不錯。

據說馬三紙,還是三四十年,茶馬古道著名的“鶴慶商幫”和馬幫的兩位掌把,結合當地一家造紙廠的經驗,發明出來的。很快成為普洱餅茶專用包裝紙,遂即又擴展到各類黑茶磚茶。

包裝紙上留下的廠標為“雅安吉祥茶廠”。這家茶廠曆史悠久,創建於清朝雍正年間,與創建於嘉靖二十五年的雅安茶廠並成為“藏茶雙璧”。

看到吉祥,豈能不問雅安?李承隨口問道,“你們這裏,有雅安老茶磚麼?”

那夥計笑眯眯,“你要多老?五六七的?”

李承精神一振,看來還真有!

不管黑茶如何炒作,五六七十年代的黑茶,都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李承同樣笑笑,“越老越好,有同生號、慶元號的最好。”

同生號是清末的茶馬古道老商號,慶元號更高,是嘉慶朝成立的商幫,這兩種黑茶茶磚,都是傳奇級別的東西。

別以為李承在瞎扯,其實看看地圖就知道,清水、隴縣,自古屬於黃州府,而黃州府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當年霍去病討伐匈奴,就是這這一帶出兵的。

清水縣是商貿之路重要的補給站,存留一些當年老號的商貨,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一看老板就是個懂茶的。”那夥計笑著讚了一聲,繼而搖搖頭,“慶元號的東西,真沒有。”

他抬抬下巴,朝正在陪同客人的老者那邊示意,“我家掌櫃的,確實藏有一筒同生號的千兩花卷。隻是……那是掌櫃的壓箱底,寶貝,肯定不會賣的。”

花卷當然不是吃的麵食,而是指黑茶中的花卷茶。

黑茶花卷,說的是利用棍錘,將茶葉築製在長形筒的花格篾簍中,捆箍包裝,築造成圓柱體。在當時,這麼包裝是為了方便運輸,但沒想到,這種包裝的茶,結構緊密堅實,對茶葉的保質有很大幫助,遂即風行開來。因一卷茶淨重合老秤一千兩,故又稱“千兩茶”。

李承又從斷口處掰出一個指甲大的疙瘩,手指輕撚,韌性還不錯。

那夥計在旁邊笑笑,“你要多少年份?什麼種茶?哪個產區?告訴我,我給您找個樣茶,泡上一壺,怎樣?”

“給我來十塊七十年代的涇陽茯茶茶磚,包裝好一些,送人。”

夥計點點頭,七十年代的茯茶磚十塊,算是一筆不錯的生意。正準備去取樣,又聽到客人說道,“你剛才說有五十年代的雅安康磚?有兩箱麼?有的話,給我來兩箱。”

涇陽黑茶十塊,李承打算送給饒老、彤叔、四叔和施老等親近之人嚐嚐,至於兩箱五零年代的雅安康磚,另有他用。

沒錯,李承有想法在黑茶的抬市中,橫插一腳。

官窯瓷器的囤貨和炒作工作,上次聽馬丁說,進展很順利,等這件事告一段落,完全可以將資金轉向到黑茶市場。當然,自己主導的黑茶炒作,可不能搞得天怒人怨。

“對了,進貨什麼價?”李承又補充一句。

喔噢,大生意!小夥計聽完李承的話,樂得合不攏嘴。

五十年代雅安康磚,都是小磚料,一塊一市斤,市場價位在三百元左右,一箱二十四塊,那就是七千二,兩箱一萬四。再加上十塊七十年代的涇陽茯茶磚,那是公斤料,即便對方砍價,那也是妥妥的一萬五生意。十一月,是茶葉淡季,能賣出這種銷售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有的有的!沒有我也翻倉庫給您配齊!”

“五零年的雅安磚,給您進貨價三百一坨,一坨零點五公斤,一箱二十四坨,算您七千整。”

“七零年代涇陽茯茶禮品裝,一公斤一坨,市場價三百,我給您算二百,紅杉木禮品盒,有檔次有麵子,我白送。”

“一共一萬六,我再給您打個折,一萬五,怎麼樣?”夥計就十分健談,嬉笑著答道。

都是西北漢子,他和剛剛遇到的周偉元,兩個極端,但都不讓人討厭。

李承點點頭,“我先看看茶。”

“您進來坐!我先給您衝上兩壺樣茶,您慢慢品,等會我去後麵倉庫給您找雅安康磚。”

夥計伸手將櫃板扶起,將李承讓到櫃台內的大茶台旁,轉身利索的在櫃台中翻出兩種茶,放在李承眼前,“您看,這就是樣茶,百分百原包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