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劍閣收尾(1 / 2)

京西崇文門,一棟牆壁斑駁的六層辦公樓掩映在落葉喬木中,旁邊則是一棟兩進的四合院,略顯荒涼。門口的木牌很破,晃蕩著搖搖欲墜,上麵寫著“絲國收藏家協會”。

車停在辦公樓前,李承的目光卻看向另一側的四合院。

“哦,那是我們協會的附屬院。”迎到門口的魏老,笑著介紹道。

李承微笑點頭,是啊,怎會不知道?賈鄭廷曾經在那裏生活了四年多時間。

魏老自然不清楚李承所想,還以為是一時好奇呢,又看了看李承的手提箱,笑問,“你這是……又尋摸到好東西了?”

“確實有些好東西。”李承拍拍皮箱笑道,“魏老,今天有文物局的同誌在麼?”

“有的,老楊楊任凱在,他算半個文物局專家吧。”魏老哈哈一笑。

鑒定考古半邊連,不少考古學家都是文物鑒定大家,而大部分鑒定大家,同樣精通曆史考證(注意,不是考古學家)。

楊任凱先生,就是上次交易《秋山圖》時與徐邦達大師一道負責鑒定的那位胖老者,他是人民大學的國學和曆史學教授,雖然非正牌考古學家,可相關知識儲備十分豐厚。

“東西給您,裏麵還有一份信息。等您老找人鑒定完畢,再給我賬戶打款吧。”李承笑嘻嘻將皮箱遞到他手中。

魏老一錯愕,“你不進去坐會?不是啊,究竟什麼東西?怎麼個價位,你不進去聊聊?”

李承神秘的對他眨眨眼,“今兒就不坐了,我出來兩個多月,今晚的飛機回俠州,白天還有其他事情處理。下次來劍閣,一定上您辦公室討杯茶喝。”

“至於東西……您老稍後打開不就知道?另外,這東西您老給多少補助,我都沒意見。我也是偶然間得到的消息,拿到這兩件物品。”

魏老被他弄懵了,到門口不進去坐坐?

今天來這,李承隻是潛意識想要來這邊看一眼,並非想要和收藏協會的那些大佬有過多的接觸,暫時,他不想讓太多人知道“被收編”的身份——盡管他自己一直堅持是“合作”。

因而,他又特別強調一句,“魏老,要是有人問……麻煩您老幫我遮掩一下。”

魏老還不知道皮箱中是什麼,下意識的點點頭。

李承又瞅瞅那座熟悉而又陌生的小院子,笑著擺擺手,轉身離開。

絲國收藏家協會文物研究院,是今年十月份剛掛牌的一家機構。

它算得上是國家文物回流辦公室的另一塊牌子,因為兩邊的重要人物基本重疊,是淡化文物回流工作中的國家色彩的一種手段。

魏老是回流辦公室的副主任,同時也是這家研究員的副會長。

這會,他坐在自己的大辦公桌後麵,神情非常奇怪,有驚喜又有些憤怒,還有些好笑。

李承帶來的皮箱已經打開,鏤空金鞘玉劍已經劍鞘分離,另一柄柳葉青銅劍也擺在旁邊,而擺放在他麵前正中間位置,則是一幅手繪版簡易地圖——芮公墓遺址圖。

他已經猜到李承為嘛不進來,又為啥說隨便給點勞務費……

這事該怎麼處理?

魏老苦笑著搖搖頭,算了,找大家一起來商量吧,他拿起電話。

文物研究院現任院長為馮法時,此老為徐奔馬鴻的弟子,今年八十有二,已經基本上不問事。另有四位副會長,九位特聘理事,日常重大決策,就這十三人表決。

今日隻有五人當值,接到電話,郭老、楊老、耿老、羅哲文羅老、沈鵬沈老等人陸續進來。

“喏,你們看看這。”魏老將皮箱放在茶幾中間。

“金鞘玉劍!東西不錯呀。”

“柳葉青銅劍?這把保存的還不錯。”

都是大佬,各個識貨,金鞘玉劍毫無疑問是絕品,頂級貨色,立即幾隻手都伸過去,相較之下,柳葉青銅劍出土量就比較大,沒人過問。

楊任凱這個胖老頭竟然搶得先手,拿到那把鏤空金鞘玉劍,“咦,有銘文?”

帶銘文?郭老手快,那把青銅劍頓時被他搶走。

兩三人湊成一堆,很快有人認出鍾鼎銘文,“芮公劍?”“西周芮國?”

“好新的生坑啊。老魏,又是那個分局收上來讓我們鑒定的?這件案子得仔細查查,指不定能查到芮公墓!”這玩意的真偽都不用看,土腥味十足,郭老將手中青銅劍轉給耿老,回頭問魏老。

“頭疼著呢,你看這。”魏老苦笑,從衣兜中拿出一張折疊紙片,隨手遞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