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香雪莊藏(1 / 2)

“已經談成了?”李承急切地問道。

“哦,那還沒有。”陳矽的回答讓李承籲了口氣。

“星島美術館很想要,可家父擔心藏品得不到合適的處理,畢竟,星島美術館主打的是汀州美術品,還有近當代美術品,他們對老藏的養護和展出,沒有太多經驗。”

那就好!估計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陳家又養了幾年,直到齊雲洲文明博物館建設好才決定捐贈。但是陳家並沒有全捐,大約捐贈七十來件,價值新幣三百萬,剩下的絕大部分還是放給拍賣行。

陳矽的回答,讓李承意識到自己過於急切了。

他遂即放緩語調,笑笑道,“伯父考慮的很周全,聽說陳老在世時,藏品種類涉及青銅、瓷、陶、玉器、字畫許多品類,如果放在星洲美術館展存,會給他們增加很大壓力的,還不如讓星島重開一家博物館單獨展放。”

“前一段時間剛從三藩市回來,三藩市府專門為布蘭德治的藏品,專門成立一家齊雲洲藝術博物館。”他笑著做了個手勢,“我個人覺得,陳老所藏,當得起陵國單立一家博物館的。”

說這話時,李承笑意殷殷,人畜無害的模樣。

陳矽琢磨片刻,依舊不明白對方的用意,按照剛才的對話,對方應該是奔著陳家藏品來的,可這會出的主意,卻是有讓陳家捐出全部藏品的意思。

難道他不想買了?

他迷糊,李承卻另有算計。

李承已經想明白,剛才陳矽那句話不過是自抬身價而已,所以,他轉手給出了一個看似非常不錯的主意——把你家東西全都捐了吧,讓陵國市府給你陳家建設一家博物館。

且不說陵國市府會不會這麼幹,就是真的答應建館,你陳家舍得麼?

別看陳矽比李承大六七歲,可玩心眼,他還真不是李承對手。被李承用話一托,馬上擺擺手,“李生說笑了。家父雖然有心善行,可為陳家單建博物館,當不得的。”

究其本意,還是舍不得全部捐贈。

一代雄,二代守,三代四代不如狗!絲國人家族都麵臨這種一代不如一代的問題。

陳之初本人的書畫水平相當牛,而且創大恒橡膠,老來投資環洲地產,家族生意基礎夯得很紮實,絕對梟雄般的人物。

可到了陳玉誌手中,環洲地產不用提了,被阿姐辟出去成為別人家產,就連他手中的大恒橡膠,也越做越慘,陳氏家族現在,在陵國都難以排進前二十。

陳家會舍得捐贈陳之初留下來的近千萬新幣藏品?

他的這番話,再度印證李承的猜測。所謂捐贈,又不願意全捐,不過是不想被外人說“賣祖產”而已。籍捐贈之機放藏,才是陳家想要做的事。

李承腹誹不已,老老實實的賣就是了,非得玩什麼自抬身價?自找借口?

當然,這些話隻是想想罷了,肯定不會明說的。

麵子上,他還是非常客氣,“貴府高風亮節,讓學生佩服!此前多次聽老師提過陳老香雪莊藏品精彩,陳兄,不知能不能讓我展一眼?開開眼界?”

畢竟是饒老入門弟子,看看藏品,這點麵子還是要給的,陳矽爽快的點頭答應。

丹寶徑陳家大宅,分前後兩棟樓,相距二十米,前樓為客房和活動房,後樓為主樓,也就是香雪莊所在。

兩樓之間,有一人工水池,池中假山,池邊還有一座茶歇亭,周圍綠植。原本景色很美的,可惜的是,池中無水,假山枯白,涼亭斑駁,綠植養護的也不是很好。

看得李承直皺眉——這是衰敗之相!

此事無關風水,一個家族是否興旺,真的能通過細節體現出來。

陳矽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並不覺得突兀,斜側著身子走在前麵半步,邊走邊為李承介紹陳家的昔年舊事。像什麼徐悲鴻、張大千、何香凝、溥雪齋、趙少昂曾經來香雪莊做客所發生的典故。

故事很精彩,可惜太久遠,早已經成為陳家的曆史,李承附和著稱讚兩句,並無多少興趣。

到主樓門廳前,一塊巨大的紅木匾額,寫著“香雪莊”三個大字,落款為“徐悲鴻丙戌年辛卯月甲午日親筆”。

這是徐老1946年3月21日寫的匾額。

香雪莊之名,據說,源於揚州天寧寺中的一間茶房。

潮州是茗茶鐵觀音的大本營,陳之初先生一生嗜茶,尤其離不開鐵觀音。三十年代末,他前往揚州做生意,落腳在天寧寺,此行偏偏忘了帶茶葉,於是,每天空閑時,都去天寧寺附近的一家名為香雪莊的茶房喝茶。

在香雪莊,他不僅認識寄居於揚州的徐悲鴻先生,更認識了當時還是徐老學生的陳夫人,在徐老的見證下,兩人喜結連理,恩愛一生。

二戰後,陳之初博士準備將自己所保存的字畫古董,單辟一室陳列,請徐老提名。徐老問他,收藏室所命何名,他靈機一動,取名“香雪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