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0章 爪哇老錢(1 / 2)

通道為“人”字形結構,李承此時在一撇的拐角位置。

等萬庫他們填完資料,李承向他們伸手勾勾,“一人五百新幣。”

萬庫和張雙喜有點懵,沒經曆過,這些以前全是隨行安保的紅利,今天李承對倆人表現挺滿意,算兩人走運。郭重元則喜滋滋的從懷中掏錢包,見倆人還在迷糊,捅捅萬庫,“萬店,快點,李少帶我們入股撿漏。”

“哦哦!”兩人慌忙翻兜。

暈,張雙喜沒帶錢包,忙湊吧湊吧,湊出三十張“船幣”——第三套陵國錢幣的五十元。

星島錢幣,常用麵值為1元到100元,但同時還發行大額麵值五百、一千、一萬三種,主要用於銀行彙兌、企業交易支付,以及個人大額支付,用以部分取代支票和彙票功能。

李承擺擺手,示意郭重元將錢收好,又對萬庫和張雙喜說道,“你們先陪著唐哥去擺攤吧,多交朋友,我和老郭慢慢逛,散市的時候一道回去。”

五人分成兩隊,唐曉鬆帶著兩人去擺攤,李承則叉著手帶著郭重元,沒急著往前走,四處打量了一番,發現這邊五十來米的通道中,人不多,二三十人站在各個攤位前挑選東西。

這些人,男女老少都有,隻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幾乎每個人都或提或背著一個大包包,那裏邊,可能裝的是現金,也可能是用來裝買來的古董古玩的。

這些人不會都是大主顧吧?李承心中泛起一個古怪的念頭,但很快又搖搖頭壓下去。

舉步來到臨近的一家攤位,擺放的還真的都是些瓷器。

李承又想到唐曉鬆說的分類,唐曉鬆做海撈瓷,眼前第一個攤位就是瓷器……他又抬眼看看臨近幾家,雖然不絕對,但瓷器明顯占多數。

不會真的分類吧?

星島鬼市,為了照顧“大主顧”的需求,特別進行各種分類黑市?

李承也算見多識廣,還真沒聽說過這種古怪的黑市。

通道內的主燈已經熄滅,隻剩下兩側的小壁燈,光線不太好,因此不少瓷器的顏色看起來都不太正常,鑒別難度要比外邊市場上的大上不少。

李承隻得將激光手電掏出來,有看好的瓷器,會亮兩眼。

前三個攤位,有兩件不錯的瓷器,一件博物商會款的廣彩向日葵盤,另一件是道光年製款的豆青地粉彩花鳥蝴蝶紋盤。

粉彩就不用說了,它的價值在於官款,官窯瓷器,即便是清中後期質量下降,也要比民窯硬紮,所以,那位攤主叫價五千新幣,折合俠州幣就是三萬。

李承感覺應該有還價的空間,但可能是鬼市剛開張,攤主一口咬定不降價。他打算抻抻,稍後再來看看,興許能降個一千新幣什麼的。

另一件博物商會款的廣彩向日葵,雖然是民款,但這個款號並不簡單。

雲省博物商會是清末嶺南畫派的創始人高劍父、陳樹人等創辦的一家廣彩瓷製作商會。

他們先是在寶賢大街的一間舊式大屋裏開設了繪畫和彩瓷的藝術室,後又合股建立“雲省博物商會”,一麵從事彩瓷的研究和生產並外銷,所獲得的利潤多數用來購買各種物資。

雲省博物商會製作的廣彩瓷,堪稱廣彩瓷最後的輝煌,當時高劍父、陳樹人、高奇峰、潘冷殘、趙少昂、楊善深等人繪製了不少廣彩瓷器,可惜多已外銷,留下來的很少。

這件向日葵盤與花鳥蝴蝶紋盤一樣,攤主識貨,要價六千新幣,買回去幾無利潤,李承同樣想著抻抻,便沒有出手。

正在第四個攤位上尋摸時,郭重元罕見的上來碰碰他的胳膊,示意他往回看。

相距不遠,看得很真切。

一位六十歲的老者,手中正拿著自己看好的廣彩向日葵大盤,笑眯眯的說著價格。他身邊站著一位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正在將自己看好的第一件道光粉彩盤,往胸前的大背包中塞。

那位老先生和攤主沒怎麼砍價,稍稍意思一下,五千八百新幣,成交。

那年輕人塞好瓷盤後,順手掏出一疊鈔票,很幹脆的數出幾張,遞給攤主。

沒錯,是幾張,大額一千元的鈔票。

李承都看愣了,花錢這麼爽快?連價格都不還?難不成這位老者就是大主顧?

有了想法,他就留了心思,往後退一步,看看這老者怎麼處理第三個攤位。這家攤位上也有一件真東西,洪憲瓷抱月瓶,也就是袁世凱稱帝,景德鎮瓷業公司定製的瓷器。

這東西不貴,要價五百新幣,這是行價——現在俠州洪瓷價格普遍不高,按照這個價位拿貨,幾無利潤。

那位老者在拿著手電,在攤位上尋摸一圈後,直接落在這件抱月瓶上。

眼光很犀利!

東西較大,他將手電遞給旁邊的年輕人,雙手拿起這件抱月瓶,上下左右看了遍,直接開口問價。攤主同樣要價五百……他換了一句四百行不行,對方沒答應。

買了!這老先生點點頭,年輕人立即跟著付賬,又是一張大額的五百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