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許老其人(1 / 2)

離開汪普思攤位,四人找個稍空曠的地方聊會。

郭重元將兩張萬元大鈔遞給兩人,一人一張,“喏,這是李少給的分紅。”

兩人一愣,呢嘛這才一個小時五百變一萬?萬庫更是一把摟著郭重元的肩膀,使勁晃晃,“撿漏了?趕緊跟我說說,都撿什麼寶貝?賣給誰了?賺了多少?”

他這麼問倒不是眼紅賺多少,而是好奇撿漏的過程。

郭重元習慣性的一個快步側身,抱著他的胳膊一扭,直接將萬庫手臂反扭到背後,形成反扣押的姿勢,往前一送將對方撞開,“分你紅利就得了,話多。”

郭重元自然不會對他說賺多少,他是安保部的,屬於吳偉手下,而萬庫是銷售部的。

“哎呀,你這人怎麼這樣,就好奇問一句。”萬庫作勢還想上,可又怯於對方身手,擺擺手埋怨一句作罷。

“行了,就你話多。”李承白了他一眼,“就是撿到幾枚東爪哇老錢幣,恰好被一位卡渣瑪達大學教授看上,小發一筆。”

“喔噢,鮑斯就是牛!”萬庫那二貨,拿著錢幣親一口。

看得李承渾身起雞皮疙瘩,抬腿虛踢一腳,又說道,“我稍後就回酒店,你們倆怎麼打算?”

沒錯,李承不打算再繼續逛。

組織方請來的鑒定師很有水平,剛才路過的十來個攤位,明顯都被掃過,沒有看見哪怕一件稍微有價值點的古董古玩,再往前走,估計也是這模樣,想要有收獲,難!

與其在這浪費時間,不如早點回酒店休息,明天白天還有工作。

萬庫和張雙喜倆人嘀咕一陣,搖搖頭。他們暫時還走不了,今天這機會挺好,還得找其他攤主商談供貨合作。

叮囑兩人注意安全,李承又去找唐曉鬆說一聲,這會還沒到一點,唐曉鬆還想著待會。

告別唐曉鬆,李承帶著郭重元,準備從原路返回,在入口處,又碰見許靖冕和那位年輕人。

許老正靠著三角滑輪圍欄抽煙,見到李承過來,招招手,“回去了?有沒有買到什麼好東西,我看看?”

說話時,他的目光盯著郭重元手中的塑料袋。

對許靖冕老爺子,李承印象很不錯,朝他笑笑,搖搖頭,“攤位像被犁過一遍似的,有點價值的貨,都被挑走了,再逛沒什麼意義。”

許老和旁邊的年輕人,聽見這話,都哈哈大笑,可不是被犁過一遍,組織方高薪請來的鑒定師可不是吃素的。

李承又拿過郭重元手中的塑料袋,遞給對方,“許老,您幫我看看,這套銀器款式是夕羨的,有英格蘭銀標,卻沒有匠人和年代刻印,而且,製銀工藝看著眼熟。”

許靖冕來了興趣,“哦,你打開,我看看。”

李承雙手撐開塑料袋,那年輕人拿著手電照著,許靖冕低頭瞅瞅,取出那件主壺。

上手盤完了一會,他抬頭看看李承,“東西不錯,兩三百年的老銀器。”

老鑒定師眼光就是毒,許靖冕一上手就有判斷,這點上,黃毛汪普思還差得遠。

李承點點頭,認可他的鑒定,等待他繼續往下說。

許老又看看壺底,手指在走獅標上摸摸,琢磨了片刻,得出與汪普思、李承同樣的結論,“這銀標,怕是後來刻上去的。”

李承再度點頭,這點他自己也看出來了。

“你把其它幾件都拿出來,我都看看。”許老爺子蹲下來,李承蹲在他的對麵,將六件套一件件擺放在兩人中間。

“咦?”許靖冕似乎對那根筷子形狀的攪棒,很有興趣,拿在手上仔細觀看。

李承的目光,自然也就落在這根銀質攪棒上,眼神一凝,有些懊惱,自己剛才疏忽了。如果說另外五件銀器是典型的夕洲風格,混雜絲式製銀工藝,那麼這根攪棒,就是典型的絲式風格。

這根攪棒,扁平式結構,下圓上方,這絕不是夕羨製銀製式,夕洲最常見的攪棒製式為細長圓柱,大不了在手柄部位包鑲金箔以示區隔。

因此,這根攪棒,是出自東方製銀工匠之手,再結合其它五件銀器鑲口、鏨刻、捶邊中所表露出的雲貴製銀工藝,答案呼之欲出。

這是一套,清嘉慶朝絲國製銀工匠,對照夕羨貨商提供的器型風格圖,所打造的一套銀器。

可能這套銀器的器型圖中,設計師覺得攪棒這東西很簡單,沒有提供具體圖繪,因而,製銀工匠按照自己的理解,以“絲式筷子”打造了這樣一件下圓上方的攪棒。

至於那件走獅標,是這套銀器的某一任主人或者商販,為了增加其價值,找人後刻的。

這就是這套銀器表現很奇怪的真正答案。

李承懊惱的原因在於,特喵的自己怎麼犯這種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