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6章 算是小漏(1 / 2)

店鋪不大,一台六成新的本特利三腳架鋼琴占據了三分之一的麵積,攤主的工作台又占走了三分之一,剩餘的地方,見縫插針地擺放著各種小提琴、薩克斯、木吉他等二手樂器。

李承搶在她說離開之前對那位攤主問道,“有沒有曆史長一些、音質還不錯的名家小提琴?羅姆布斯琴行的老琴,就可以。”

“你要藏品級的?”老者抬頭,眼神透過玻璃鏡片上方,看向李承。

李承沒否認,又強調一遍,“音質一定要好!另外質量要有保證。”

老頭子盯著他看了眼,再低頭從操作台的下麵櫃子裏,取出一隻拍子箱——專用小提琴皮箱,兩頭橢圓,一頭大一頭小,放在麵前的櫃台上,推給李承,“自己看。”

“你來?”李承對許玥仙點頭示意。

結果這姑娘根本看不上舊貨,徑直搖頭,“我還是定製一把新琴吧,別人用過的,不太習慣。”

也是,小提琴畢竟是抵著脖子,與皮膚有親密接觸,小姑娘有點忌諱,也說得過去——其實並非她忌諱,而是質疑這麼淩亂的二手店中會有好東西?

李承笑嘻嘻伸手輕拍琴盒,“可不要後悔哦。”

對方不懂二手店,他懂啊,絕大多數時候二手店拿出的“藏品級”物件,那一定是有價值的。眼前這位老者,怎麼看都在這行業幹了幾十年,他手中怎會沒有一兩件好東西?

琴盒打開,這是一把阿瑪蒂琴。

尼科洛·阿馬蒂(1596–1684),是利國克雷莫納著名的製琴家族“阿瑪蒂家族”的代表人物。這個家族為了逃過十七世紀經常泛濫的鼠疫,將其六個兒子分發到各國,輾轉竹國、神聖羅馬帝國、殿國,甚至尼德蘭,也因此,阿瑪蒂製琴,遍布全歐羅巴。

阿瑪蒂琴的特點有兩個,其一是小提琴弧形較高,振動麵積小,因而音質滋潤柔和甜美;其二是對音孔的苛刻要求和精益求精。

阿瑪蒂在對待音孔的設計上,已盡進最大的努力,雖然後來的許多琴師對它進行細微的改動,但並沒有任何改進——這說明阿瑪蒂琴的音孔設計,已經接近小提琴的最頂級設計天花板。

李承不懂音樂,但懂琴。

單手擒住琴頸和音箱的連接處,另一隻手壓住音箱末端的頸托,將這把琴從音箱嵌扣盒中取出,隨即單手托住音箱底部,先是大略看過一遍,沒見有明顯的開裂、脫膠、榫卯活動等毛病。

這把琴的麵板和背板材質為雲杉,琴頸和琴頭為械木,具體來說應該是棗木。

從弦軸箱背麵的一邊到另一邊,展現出美麗的杉木花紋,漆的顏色為火一般金黃,琴板嵌入雙飾緣和精美的黑色渦卷裝飾。

在這把琴的音箱底部,露出燙金的花體文字,為“保羅·羅姆布斯”。此人應該羅姆布斯的後人,具體是第幾代,李承不清楚。

不過有人認識,探頭過來看看的許玥仙低聲嘀咕一句,“是海牙皇家音樂學院院長的那位保羅·羅姆布斯麼?他可是二三十年代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大師呢。”

聲音雖小,可小店不大,李承,還有那位六十來歲的老店東,聽得清清楚楚。

海牙皇家音樂學院成立於1826年,由蘭國國王威廉一世主張建立,是蘭國最古老的音樂學院。每一位院長,都自動成為“蘭國皇室首席宮廷演奏師”。

倆人都不約而同看向她,許玥仙一驚,慌忙捂住嘴搖搖頭,假裝什麼也沒說。

老店主微笑著對許玥仙豎起大拇指,“小姑娘說的沒錯,就是那位小提琴演奏大師。這把琴是我從海牙的一位老朋友那得到的,當時,它的琴頸整體和木榫根部變形,被當成一把廢琴,被我買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