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主瞥了眼那枚新迪納厄斯銀幣,微笑著搖搖頭,“普通德涅爾銀幣的行價在兩百盾到三百盾之間,我這枚品相接近完美,至少需要五百盾。”
也就是說,一千盾,他肯定不出手。
李承攤攤手,做出一副無奈的表情,“我很喜歡收集錢幣……你這兩枚都很喜歡,隻是你覺得我能支付……給個折扣吧?”
國外二手市場買貨隻要不是正規店麵,都會有折扣還價一說,但幅度沒有國內那麼誇張。李承故意用這種方法,誤導攤主,自己很年輕沒錢……求個折扣。
兩人拉鋸,扯了足有十分鍾,最終一千二百盾拿下。
不遠處的吳偉都無語了,自家老板平日裏花錢大手大腳,每每到買古董時,總給人“摳門摳出境界”的趕腳。老板總是說淘貨還價是一種樂趣,他不明白樂趣究竟在哪兒?
“德林·科沃特,很高興認識你!”交易完成之後,那位攤主主動向李承伸手,“你是個很有意思的東方年輕人。”
李承與他握握手,略有些詫異的問道,“威爾斯李,叫我威爾斯就行。為什麼這麼說?”
德林聳聳肩,略帶得意的眼神,朝不遠處的吳偉示意,“你的衣著,手表,還有……那位保鏢,無不顯示,你出生富貴,卻在我的攤位上為了幾十塊討價還價。這就是你們東方所提倡的節儉嗎?”
喔噢,竟然被他看穿了?李承也不尷尬,拎著兩隻裝錢幣的小塑料袋在對方麵前晃晃,“你不覺得,自己千辛萬苦淘到的東西,最有成就感麼?”
德林挑挑眉,“也許吧。不過,我更喜歡,遇到鍾愛的藏品不計代價的那種客戶。”
這兩種人在收藏圈中都很常見,隻不過,後者都是狂熱藏家。
這位攤主不盲從,也不討厭,李承挺喜歡和他交流的,便問道,“你這裏有沒有出版有些年頭,大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或者文學作品。我需要送給十三到十八歲的孩子們。”
“用它們來練習英文,有些奢侈。”德林一口猜出李承送禮的目的,笑著從書攤中取出幾本,逐一放在李承麵前,“這是牛津大學出版社1926年出版,英國詩人郎格蘭《農夫皮爾斯的幻象》;這本是十四世紀英國作家傑弗雷·喬叟的《聲譽之宮》,麥克米倫出版公司1948年出版,這本書有個特點,那就是夾雜有相當多的中世紀殿國語的倫州方言,能讓孩子們開開眼界。”
“還有這一本,英倫文學中的經典之作,埃德蒙·斯賓塞的《牧人月曆》,劍橋出版社1955年出版,它還是劍橋大學很多學院的教材科目,孩子們值得擁有。”
我去,這事太順利了吧?承諾老爺子送給三個孩子的禮物,就這麼搞定了?李承更驚訝於此人的閱讀量,他竟然把每本書的特點說得清清楚楚,不用說,一定都看過。
一個賣二手書籍的攤主,竟然有這麼大的閱讀量?令人難以置信!
李承拿起最上麵的一本,斯賓塞的《牧人月曆》,硬皮簡裝本,打開,翻了幾頁,八成新,沒有脫頁但有折痕,某些地方能清晰的感覺到書簽的壓痕,邊角處略有毛邊。
又翻了翻其它兩本,也都不錯,簡裝本,屬於讀書人用的那種。老爺子很不喜歡俠州最近冒出的“豪華套裝本”風潮,他一直堅持,書本是為傳播知識服務,讓更多人的人更容易接觸到書本,才是傳播知識的最佳選擇。整那些花裏胡哨的裝飾,又有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