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一位身材妖嬈的女銷售,從內為四人拉開窄窄的玻璃門。
自從1993年安特衛普發生鑽石搶劫特大案件之後,幾乎所有的珠寶經營業主,都加強安保措施,這家涼國店鋪也不例外。不僅在進門口增添電子安檢門,附近還站著兩位持槍的三哥安保,還是挺唬人的。
三人走過安檢門後,立即有銷售主管過來接待,洛克往旁邊走了兩步,和這位三十來歲的印裔主管兩人私語。李承有點擔心的朝走在最後的吳偉看了眼——他身上可是有槍支的。
可是很奇怪,吳偉胸前掛著背包,很從容的走過安檢門,警報根本沒響,這是怎麼回事?
沒發現?算了,吳偉神神道道的手段多著,總歸是好事!
李承回頭再看洛克,她依舊在幾步外對著那位銷售主管不停地比劃著手勢,嘴中話語很輕,而那位印裔經理微笑著微微搖頭。
這是不讓幾人進內間交易?拉夫特想要上去幫忙勸說,被李承一把拽住。
這件事也能看看洛克的能力究竟如何?
抬眼掃了掃店內,沒看見其他顧客,室內麵積不大,被李承幾人所站的走道,一分為二。
右手邊是銀行櫥窗式櫃台約占一般麵積,一個個小窗口後麵坐著服務人員,這是鑽石及原石鑒定、鑽石定妝(定切割麵和形狀)以及光鑽交易窗口,剩下一半則是兩個房間,可能是洽談區。左手邊則是一排長方形珠寶櫃台,裏麵陳列著各色鑽石飾品,在射燈光照下,散發著迷幻般的光澤。
至於腳下的通道,直接通往建築後半部加工區,又被另道窄窄的厚重鋼構門所隔斷,上麵貼著銘牌:“加工區,閑人免進”。
洛克和對方還在交流,李承拉著拉夫特去看鑽石成品區櫃台。
通常一提到鑽石,人們馬上會想到盛產鑽石的南沙洲、塞拉利昂這些沙洲國家,卻不知道從兩千五百年前直到十八世紀,涼國是世界上鑽石的唯一出產國!
一直到1870年,涼國最大的鑽石礦科魯爾礦區,被一場巨大的泥石流徹底掩埋,其它鑽石礦也漸漸資源枯竭後,才輪到沙洲鑽石出場。
蘭國的東涼國公司,將涼國鑽石原石運回國,從哪兒上岸的呢?不是丹州也不是海牙,就是現在的安特衛普,當時,安特衛普還屬於尼德蘭共和國,也就是蘭國人的地盤。
也可以說,沒有涼國鑽石,也就沒有安特衛普的鑽石之都美譽,五百年後,涼國人又將安特衛普從鑽石之都的神壇上拉下來,也算一飲一啄,因果循環。
拉夫特對鑽石的認知,維持在“珠寶”這一範圍,能大概率辨別鑽石的好壞與價值,可說起鑽石的曆史,那是一竅不通。
他一邊欣賞著璀璨的鑽石飾品,一邊聽著李承給他普及涼國鑽石加工業的崛起。
安特衛普的鑽石之都美譽,正在嚴重受到挑戰,不僅有紐約、倫州和俠州的鑽石交易中心的挑戰,最大的挑戰者來自涼國古吉拉特邦,準確地說,來自一個家族——賈殷世家。
卡爾延德拉·賈殷,五十年代留學英倫,學珠寶設計,畢業後來到安特衛普鑽石中心工作,負責鑽石原石的砂磨切割——即用橄欖油和鑽石屑混合而成的膏狀物,塗抹在圓形的鐵盤上並高速運轉來磨出想要的鑽石切麵。
在工作三年之後,他覺得這項技術其實很簡單,放在老家,是個人都能幹,而且人工要比安特衛普便宜太多,因此,他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發財機會。
於是,他去找安特衛普鑽石中心的一位執行理事、老師的朋友、時國猶太裔珠寶商梅勒,向他說明自己的想法,希望梅勒將自己的“承包合作”意願,呈報給理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