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醃鹹菜的粗鹽麼?
鑽石原石和它很相似,多麵體結構,色澤渾濁,表麵有蝕刻紋、坑洞等結晶缺陷,還有若有若現的微小裂紋,如果融入其它金屬元素,還會有髒髒的雜色,真正晶形完美、透明的非常少見。
看過鑽石原石的人,很難想象,絢麗耀眼的鑽石,會是從這些粗糙、醜陋的“大鹽粒”中解出來的?這就是鑽石的切割工藝的魅力,真正的化腐朽為神奇!
別看剛才李承說的這個十發,那個二十發,包括一袋子毛鑽什麼的,其實,攏在一起也不過手心大小的麵積,被那位中年人放在一隻銀盤中,端到李承麵前。
“威爾斯先生,你請。”迪利普抬抬手示意李承鑒定,又對拉夫特和洛克說道,“兩位請坐下來旁觀,請不要接觸任何一枚鑽石原石。”
鑽石等級鑒定,大多數人知道、克拉數、純淨度、切工還有顏色,也就是常說的“4C”,那鑽石原石鑒定什麼?
第一要素自然是真偽,這裏所說的偽品,絕大多數指的是人工鑽石。
隨著科技的提升,人工合成鑽石也就是人造鑽越來越多,鑒別難度越來越高。在九十年代之前,鑒定師還可以通過硬度劃痕來判定,現在這招不靈了,很多人造鑽的硬度直逼天然金剛石鑽頭。
李承采用的是“火彩”+“生長台階”檢測法來測定鑽石原石的真偽。
火彩鑒定,是利用鑽石的“火彩效應”,也就是其透過鑽石原石的反色光,呈現火彩的色澤,可以看到類似火一般的反射光,這是人造鑽石所無法擁有的。
至於原石表麵的生長台階,也就是天然鑽石原石表麵的一道道規則的階梯狀痕跡,這是歲月累積的痕跡,絕不是人造鑽原石所能模擬。
第二要鑒定的自然是價值。
鑽石原石的價值,取決於切割後的鑽石純淨度、克拉數、可利用率,是個典型的綜合係數,這就需要對每一顆鑽石原石,進行細致而專業的觀察鑒定。
純淨度好鑒定,十倍乃至五十倍放大鏡下,基本上就可以觀察出來。
可利用率就非常考較經驗,譬如一塊鑽石原石的凹麵,落在普通工匠手中,會直接磨掉,而落在某些有想法的設計師手中,他會合理利用輔助材料來進行遮掩和填充,這就大大提高鑽石原石的利用率,因此,這方麵的鑒定,不僅要求有專業,更要求有想法,甚至需要心中有對鑽石的多種利用方案隨時配對。
至於克拉數,那是根據利用率來核算的最終數字。
李承坐下來,從挎包中掏出激光手電、放大鏡、鑷子、手套,甚至還摸出一小瓶滴眼液放在一邊,又找迪利普要了幾隻白淨的瓷碟。
一位安保搬來一隻方形玻璃罩,扣在李承麵前,這隻有機玻璃罩是防止鑒定時鑽石原石顆粒不小心迸射開去——那可就難找了。
李承將工具檢查一遍,又要來一塊棉質眼鏡布和滴眼液放在一起,再抬頭對迪利普笑笑,“沒有專業單色光射燈麼?”
單色光射燈,主要鑒定的就是火彩和純淨度。
迪利普翻翻白眼後對他攤攤手。這個要求有點過分,所有的鑒定中,原則上儀器設備都是買方自帶,如同富田雅孝來買李承手中古董時,所有儀器設備都是自帶的,賣方肯定不會負責這些。
李承也明白這個道理,剛才問話純屬有棗沒棗打三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