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傑夫,這是李承第二次深入接觸印第安原住民。
上次扣押安德烈的莫霍克人,給他留下的印象太糟糕,以至於他一直用懷疑的目光來看待眼前這位阿拉帕霍老者。
可幾經判斷,別看厄普木著一張臉,他的為人,還是相當不錯。
這位老先生,在自己提及尋找皮箱中舊物時,並沒有提任何過分要求,直接將大家帶到垃圾場,最後李承四人真的找到那些書籍、筆記本還有文件,這說明他沒撒謊。
另外,在安德烈表示可以對著聖物發誓時——裝在聖袋中的煙鬥,他選擇相信對方的話,也沒有提及任何附加條件,真的將屬下十來戶的印第安人叫來,將安德烈介紹給對方。
這兩件事都說明,他很樸實、正直,而且說話算話,不怎麼排外。
湯洛河穀的麵積並不大,十多戶帳篷或者木屋圍繞著河穀旁邊的平地而建,中間自然而然形成一個小廣場,廣場中心的地麵上布滿篝火的炭灰墨跡。
收貨的地點,當然是小廣場莫屬。
印第安原住民,窮那是真窮,就如同這個阿拉帕霍居住區,竟然還沒有通電!剛才垃圾山上扔掉的最大“電器”也就是裝電池的卡帶錄音機。
不過,他們還是有好東西的,首推印第安銀器!
綠鬆石+銀,是印第安銀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粗獷而不羈的複古風更具年代感。
它之所以被廣泛認可並擁有鮮明的特點,是因為印第安人幾乎沒有自己的文字,圖騰和符號是其文化組成中的最重要部分,這一點也在銀飾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應用,同時也是區別其他銀飾最為重要的因素。
現在北羨工藝品市場上的印第安風格銀飾,絕大多數都是珠寶商仿製或者新加工的,與印第安原居民基本扯不上關係。
這種仿製,當然比不上印第安原住民自己鏨刻或者模鑄加工的老貨,因此,在北羨市場上,印第安老銀飾,尤其是佩戴過很長時間的銀飾,非常受歡迎。
因為,它們才是正宗。
傳統的金銀銅器鑄造,多數采用“砂鑄”,即用黏土粘結砂作造型來鑄造金屬,譬如小型青銅器等,世界範圍內的應用都比較常見。
印第安銀器則比較特殊,其所選用的材料是一種質地相對鬆軟的凝灰火山岩石。
由於其材料本身的特質,用這種方法鑄造出來的銀飾表麵會有一種非常獨特的紋理,有點像磨砂玻璃的感覺,質感很強,顯得與眾不同。
安德烈和李承負責鑒定,傑夫與吳偉幫忙收貨、手寫轉讓協議、付款。
綠鬆石銀器,是印第安人常規佩飾,很快,李承和安德烈麵前就放滿了各式各樣的銀飾,像開口銀鐲、銀質錢夾、腰帶扣、頭冠、項鏈、戒指,臂環什麼的,叫人大開眼界。
“這個你要麼?”李承正在為一隻臂環核價,身邊傳來一個小男孩的聲音。
回頭看一眼,是小男孩奧古斯多,他身邊還跟著個年齡差不多的小女孩,一隻手藏在身後,另一隻拿著巧克力在嚼,見李承望過來,眼神躲閃。
“嗨,親愛的,你能等兩分鍾嗎?”李承對奧古斯多笑笑,將手中的臂環示意給他看,“等我看完這件東西,再和你聊天,好不好?”
他拿著臂環,對麵前的臂環主人快速說道,“這隻臂環有三處較為嚴重的劃傷,還有環邊的綠鬆石脫落嚴重,這些都會影響價值,所以,這隻臂環我隻能給你出價一百五十羨元。你願意出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