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行動開始(1 / 2)

李承站在南門廊簷下,抱拳拱手,笑臉盈盈。

沿著花局胡同走過來的,不僅有魏老、郭老、趙老、楊老、徐老以及幾名工作人員,魏老旁邊還有一位七十來歲老者,李承不認識,估計就是《金史》方麵的權威。

等李承過來見禮時,魏老笑眯眯地將他介紹給這位陌生老者,“老周,這就是李承,饒固庵的得意門生,上次寫的《秦都九遷》論文我看過,還算紮實。你們京大曆史係不是後繼無人麼?你看他行不行?”

周姓老者帶著一副瓶底眼鏡,似乎沒聽出來魏老話語中的玩笑意思,竟然還真的上下打量李承一番,這才說道,“按說以老饒的眼力和學識,他的弟子,我是無需考核的,不過,做史學,講究的是以證為上,眼見為實。李承是吧,你要是想來京大曆史係,我可以給你安排一場入學考核。”

李承哭笑不得,誰要去京大學史學了?這位周老,一看就是那種很古板的學究!

不過,他還是笑著拱拱手,“感謝周老看重,感謝魏老抬愛,家師的學識我還沒學通,不敢涉獵過多。”

魏老正準備接話將話題岔過去,結果這位周老竟然順著李承的話點點頭,說道,“你的想法很對,固庵的學識,已經夠你學習一輩子,貪多嚼不爛。”

李承揉揉眉心,這話是實話,可怎麼聽著這麼別扭呢?

魏老這次趕緊插話打斷,“這是周慧泉周教授,顧銘堅先生的弟子,京大曆史係中堅力量,《金史》編訂工作,目前是他帶領團隊在負責。”

李承聽饒老說過,這位知名度不是很高的周慧泉,絕對是大牛級人物。

顧銘堅就是顧頡剛,一生錄入師門譜的弟子不多,像童書業、譚其驤、楊向奎、劉起釪等無一不是史學界的巨人,這位周慧泉是關門弟子,曾任吉省博物館館長,國內金史研究先鋒學者。

李承連忙躬身,“周老好!我師傅不止一次提起過您,還有您的《金史校輯》。”

“你也看過《金史校輯》?”這位周老,有懷疑馬上說出口,不帶猶豫的。

李承笑著伸展手臂,將各位老者讓進院子,“兩年前學遼宋金夏史時,師傅向我推薦了您的這本書,受益匪淺!”

孰料,這位老先生認真的很,他腳步跨過門檻時,還回頭問了李承一句,“既然你看過我的《金史校輯》,那麼你回答我,脫脫所修的《金史》,問題出在哪兒?”

脫脫是元朝宰相,至正三年(1343年),主編《遼史》《宋史》《金史》,都被收列為《二十四史》中,其中,《金史》是宋、遼、金三史中編撰得最好的一部。

老先生突然來一句脫脫《金史》的毛病……這問題,冷門生僻,要是李承沒看過他的《金史校輯》,百分百答不出來。

好在李承看過。

他站在門檻旁邊,手托了一把郭北盛郭老的胳膊,同時笑著答道,“《金史》太正,斬頭除尾。”

這八個字一出口,周慧泉周老捏捏下巴,咂摸了會,扭頭問道,“你叫李承是吧,來京大曆史係,我收你做博士生!”

來的人都是學識淵博之士,想想李承的答案,馬上明白,周慧泉這是想收外門弟子呢。

脫脫編撰《金史》,起於金太祖收國元年(1115年)阿骨打稱帝,止於金哀宗天興三年(1234年)蒙古滅金,一部浩浩正史,說金國興衰更替非常詳盡,但也有不足,那就是對金國女真的來源,幾乎沒什麼描述,隻有一兩個傳說,不免為人詬病,同時,他對金國皇室最終的下落,也沒有提及。

這不就是“斬頭除尾”嗎?

短短時間內,李承用“《金史》太正,斬頭除尾”八個字描述《金史》的優劣,再恰當不過。

幾人都停下腳步,看李承怎麼回答。

李承再度抬頭笑笑,“再次謝謝周教授抬愛,還是那句話,師傅的學識我還沒摸到邊,不敢再去貪多。”

周慧泉甩甩袖子,有點上頭。

李承也不以為意,這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很純粹的。這種老學究才是真正讓人佩服,他們——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

………………

將籌備的事情轉交給魏老之後,規格馬上提高,不過,總要一些時間的。

李承剛好利用這間隙,處理點私事。

下午,與督工的肖立軍見了一麵,在他和張蘇陵夫婦的陪同下,李承與泰勒看了看建成的錢糧胡同三十四號院,以及在建的東直門南小街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