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皇家郵輪的談判,內馬爾負責,李承隻是幫襯。當甩手掌櫃他最擅長,所以,借著去看看究竟哪些物件沒清理幹淨的理由,他先溜了。
這次貨品清洗工作,所有物品的運輸、保管,都由皇家郵輪來負責。並非全部運過來,而是清理一批,運送一批,為此,他們還委派八個人的安保小組,現場監督。
至於那些未曾清理幹淨的海撈品,則被臨時安置在地下室,有專人看管。李承下去查看這些物品,也要得到勞森伯格的同意。
加裏、勞森伯格還有李承,三人沿著院子中的一個斜坡,下到地下室。
負責看護的安保,將封閉的鐵門推開,順手摁亮燈火。
三百平米的地下室,麵積真不小,空蕩蕩的,說話都有回音。
地下室左側牆壁,一溜鋪開的簡易床鋪,右側貼牆根擺放著不少紙箱子,裏麵盛裝的就是未曾清理幹淨的海撈品。
“勞森,你就讓員工睡這裏?”李承揶揄道。
“他們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在院子裏紮帳篷。你覺得該做出哪種選擇?”
李承原本是想要取笑對方將貨品看得這麼緊,結果這位勞森伯格,不知是裝聾作啞,還是真的沒聽懂,竟然給李承回了這麼一句。
真是個好答案,院子裏有一股化工藥水味……
李承翻翻白眼,被懟得不想再說話。他低頭從各個紙箱上掃過去,每個紙箱上都貼有封條,上麵寫著裏麵裝的是某某某貨品。
勞森伯格站在他身邊,“需要全部打開嗎?”
李承沒理他,朝另一邊的加裏努努嘴,“你挑幾個代表性的,我看看。如果能清理,我教你怎麼弄,剩下的你就照著弄就是了。”
“誒,好的!”加裏絕對是技術狂,聽到這話,絲毫不因為李承偷懶而不虞。
三十九件未能清理幹淨的物品,他太了解那些具有代表性,很快,撕開四隻紙箱的封條,又示意那位安保來幫忙,將紙箱中的物件抬出來。
第一件,就讓李承哭笑不得,木屐式鑲金邊瓷質坐便器!俗稱,金馬桶!同時他又嘖嘖稱歎,當年的泰坦尼克號貴賓艙,那是真奢侈。
李承對這件有著明顯十九世紀末期風格的坐便器,還是挺好奇的,圍著它轉了一圈。
何謂木屐式坐便器?
就是那種形狀有些類似於中式戲曲中的高高的船鞋鞋底式樣的坐便器。
聊幾句馬桶的發展史。
抽水式馬桶,應該算得上是西方社會對整個人類文明的傑出貢獻之一。
現代資料顯示,抽水式馬桶的發明者是英國人約翰·哈靈頓爵士,他於1590年做出兩隻抽水馬桶的工作樣本。不僅如此,他還在《夜壺的蛻變》一書,詳細描繪他的抽水馬桶的設計。
不過,他的發明在當時並沒有引起重視,人們更習慣於便壺和封閉式便盆。
一直到十八世紀,竹國建築師們,大力推廣這種更為便捷的“建築新構建”,其中就有知名設計師夏爾艾蒂安布裏瑟烏格,尚方索瓦布隆代爾等人,他們不僅呼籲使用更幹淨的抽水式馬桶,更呼籲大巴黎要更改城市建設,增添城市下水係統。
城市建設的配套跟進,讓抽水式馬桶逐漸變得普及。
但是,竹國人並沒有就抽水式馬桶進行革新,它的毛病依然還很多。一直到十八世紀下半葉,亞曆山大康明發明了滑片,也就是讓便便在水流衝擊下自動掉落的設備,同時,他還發明了近現代坐便器的S彎結構,也就是“臭氣閘”,讓臭氣不再回流。
1778年,英國人約瑟夫布拉馬在滑片的基礎上,發明彈簧閥門,並且配置壓力水箱。
近現代坐便器,就此出爐。
眼前這件坐便器,不帶水箱,U字型結構,內填條狀水流形的藍色釉,像極了衝水旋渦,外部為木屐平足,壓玫瑰形金箔片。
圍著這隻金馬桶轉了一圈,李承看明白加裏的為難之處在哪兒。
無它,坐便器外側的金箔貼片,在海水浸泡以及配件腐蝕後,變得鬆鬆垮垮的,導致箔片與瓷壁之間有著不少空隙,透過這些空隙,瓷壁上麵沾染厚厚的海垢,無法清理。
想要將其清理幹淨,必須要將金箔片完整的取下來,清洗之後,再給它貼回去。
加裏可沒有這門手藝。
李承直起腰,似笑非笑地看看勞森伯格,“這種貼金箔工藝,也需要我們服務?勞森,這可不在我們的服務範疇之內。”
勞森伯格眉頭挑了挑,聳聳肩,回了李承一個似笑非笑,“這件……東西,是你的員工挑選出來的,原本……我打算將它計算在清理不出的百分比中。”
李承回頭看看加裏,這家夥笑容有點尷尬。
額,說起來,還是自己剛才話沒說清楚,讓他挑選出最有代表性的,加裏這家夥,絕對是奔著最難的來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