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承的決定,內部同樣有兩種意見。
認為這是一招“昏手”的是林淵和托尼斯。他們認為這是掀桌子行為,無視行業潛規則,這是“刺蝟法則”,隻會讓更多的人認為,艾爾瑪證券甚至艾爾瑪基金,不可接近。
即便是這幾家資本集團迫於輿論壓力,艾爾瑪證券躲過這一劫,並不代表著日後他們不報複,再想要順利發展,隻怕困難重重。
認為這是一招“妙手”的是陶然和賈森,沒錯,其中有賈森。
陶然純粹是從“陰謀論”方麵分析,認為這是一種“長治久安”應對法則,令人生畏本身就是一種實力體現,敢於死磕也是一種企業精神。他認為這麼做,能夠給偏軟的艾爾瑪基金,注入魂魄,這是千金難買的。當然,前提是艾爾瑪基金能度過這一劫!
賈森偏年輕,闖勁更足,又是李承的顧問團組長,對李承的資本實力有比較清晰的認知,所以,他在權衡之後發現,這是危機,又何嚐不是艾爾瑪基金在華爾街做大的機會?
隻要艾爾瑪基金能在七家資本圍剿下逃生,就有極大概率成為“鱷魚”級!
那……艾爾瑪證券能逃生嗎?
在綜合了李承身邊的資源和資本後,他驚訝地發現,逃生概率,非常高!甚至有可能進行反手一擊,咬下其中某一家的一塊肥肉,譬如手持韓美銀行管理權限的卡耐爾投資。
按照李承的推斷,亞洲金融危機的順序為泰國、俠州、馬來、度國、閑國、和國……如果真的掃到閑國,那韓美銀行絕對遭災……指不定還真能咽下對方!
財經室的人在東方收割利益,艾爾瑪證券在西方挑起風波,掩人耳目,借助這一機會,將資本快速轉移倒入到華爾街,同時還能給不知底細的對手,淩厲反擊。
所以,賈森同樣認為是妙手。
至於其他人,譬如塞斯科拉、瑪蒂爾達、苗栗等人,則屬於中立人士。
在李承的堅持下,有了今天瑪蒂爾達的“披露”!
事件爆發後的第二天,6月24日,華爾街詭異的平靜。
甚至連那七家公司都沒有第一時間做出反應,僅有高盛投資的一位副總裁,在麵對媒體時笑著表示,“那就是一場普通的商業談判,艾爾瑪證券敏感了。”
一直到下午四點,第一位正麵回應這一事件的公司出現,是卡耐爾投資集團。
他們的投資部執行總裁卡爾德龍,接受記者采訪時正式答複:這純粹是一個誤會,卡耐爾投資與艾爾瑪證券洽談的是公司股份置換,6月18日暫停談判,是因為雙方在資產估值方麵存在分歧,與其他幾家的融資談判,並非一回事。我們期待艾爾瑪證券,重啟談判。
卡耐爾投資,將自己與其他六家公司切割。
6月25日上午,雷曼兄弟投資的副總裁馬丁·莫迪思,正式就這一事件回應,他們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因為媒體傳言,雷曼兄弟投資就是這次聯合施壓的串聯者。
“我不認為這是施壓,恰恰相反,這是我們為談判爭取一個公平合理的環境所做的決定。就我們所知,與我們六家同時展開談判的,還有兩家來自俠州的華資。”
麵對媒體時,他攤著手,揚揚眉,顯得很憤怒,“事實上,這兩家資本在5月28日就結束談判,6月12日雙方徹底落實協議。可是我們呢?同一時間舉行的談判,同樣的股權,艾爾瑪證券卻要求我們支付更多的投資金額,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莫迪思先生,你認為造成這種不公平的原因所在?”采訪他的記者,來自福克斯傳媒集團旗下的一家報紙。
莫迪思雙手舉了舉,“可能因為艾爾瑪證券的老板是華裔吧,當然,這隻是我的個人猜測。”
雷曼兄弟投資對這件事的態度,選擇正麵懟回去,顯然並不想和艾爾瑪證券再有什麼合作,他在刻意將“種族抱團”與“不公平談判”聯係在一起。
“所以雷曼兄弟投資串聯……”
“不!我們並沒有串聯!我更認為這是談判中的六家,有著不公平的共同感受,不約而同采取的行動!”他似乎很淡定,又有點不屑對方的說法,“艾爾瑪證券這幾年發展的確實不錯,雷曼投資很看好他們的發展前景,但它的規模和實力,顯然還不值得我們這麼多公司聯手打壓。”
對著鏡頭,他帶著一絲嘲笑,“我們隻有麵對鱷魚時才會選用槍彈,可麵對壁虎時……你會使用手槍嗎?蒼蠅拍或者殺蟲劑,也許更合適它!”
說道這裏時,他對艾爾瑪證券的嘲諷,已經不再掩飾。
有雷曼兄弟投資衝在最前麵,其他幾家反而不需要表態,即便是遇到媒體堵截,其領導者所表達的意思,與莫迪思差不多,隻是沒有他這麼激烈。
還別說,莫迪思的這番言論,給艾爾瑪證券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6月26日,瑪蒂爾達不得不再次應付媒體的采訪,“莫迪思對艾爾瑪證券的評價,現在已經無關緊要,這家公司已經被艾爾瑪證券加入融資黑名單。不過,我需要強調一點的是,他似乎並沒有認真去閱讀我們在談判之前約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