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馬上笑道,“兩位黃叔,這件事我得給我嶽丈,還有彤叔彙報,才能給您二位結果。您二位有什麼話,需要我轉達給他們嗎?”
他的意思是,中亞銀行想要成為本金行,趕緊開條件吧,我好去彙報給四叔和彤叔……黃家有自己的五星級大酒店,度國酒店。
這是六十年代黃維源先生還在世時,為迎接1962年雅加達亞運會而建,時任總統蘇加諾親自剪彩。雖然年頭老一些,可畢竟是五星級,又經曆過幾次改造,內部還是很富麗堂皇。
李承一行人被黃家安排住在這家酒店,距離中亞銀行很近。
第二天,彙通金融和新世界投資的精英骨幹,被彤叔包機送到雅加達;盤穀銀行陳家和大華銀行黃家,也有人趕到雅加達。
這一天,六方完成合作協議,組建項目組。
這次基金的總執行人,自然還是李寧;總協調人鄭佳醇;彙率盯盤人何兆林;股指盯盤人陳智鑒,他是陳智深的胞弟,盤穀銀行的代表;公關組組長為大中亞銀行黃誌勇;精算團隊負責人為大華銀行黃柏……
一共八十二名成員,兩大操盤室分別設在度國酒店的八樓九樓,酒店從七樓到十二樓,都被項目組抱下來,再加上李承這位編外人士以及泰勒這位觀光人士。
沒錯,有李寧、鄭佳醇、何兆林等人,李承變得沒那麼重要,再也不用像吉隆坡那樣每天去操盤室盯盤,他也樂得清閑,陪著泰勒縱覽雅加達。
這是一座矛盾的城市,李承從未見過哪座城市的富人區和貧民區區隔如此清晰。
富人區,高樓林立,一派現代化景象,主幹道蘇迪曼大街,寬闊整潔,兩旁是各式高聳的豪華建築。有些建築非常獨特漂亮,完全可以做現代建築課的觀摩教材。
一線之隔的貧民窟,就是地獄。
貧民區房屋十分簡陋,單薄的牆和屋頂,一陣大風也許會吹歪卷走。
擁擠的房舍之間,散布著一堆堆垃圾,蒼蠅飛舞,嗡嗡有聲。窩棚又悶又潮濕,他們的日常生活與活動如煮飯煮菜、洗衣與睡覺就在那狹窄的窩棚裏。
如果發生火災,這些居民很可能被活活燒死,因為進出口處太狹小。
富人區譬如吉安區,私家轎車天天堵車,貧民區則充斥這破舊的摩托車、自行車,還有一種叫做“巴載”的摩托車改裝蓬蓬出租車。
雜亂,無序,瘋狂,莽撞,肮髒,貪婪而倔強,這是度國原住民居地給李承的真實感覺!
清閑下來的李承,意外的拿起筆,撰寫起一份《度國原住民與外來族群的社會矛盾討論》的論文,洋洋灑灑,兩萬多字,郵寄給老師,希望老師能指點一二。
這篇論文中,李承著重提到了三個問題:度國的民族融合政策的缺失和不穩定性;外來族群的勤勞本性與原住民的不求上進之間的天然對立;以及外來族群在度國缺乏足夠的力量支撐。
這些都是隱患。
讀過這篇文章的泰勒,很詫異,阿承為什麼通篇都在暗示或者隱喻?
要知道,這可是即將進入新世紀的九十年代末,是現代社會,文明的社會,阿承是不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