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的一家港式茶室大廳邊角位置,一位六十歲的白發老者,悠閑的品著下午茶,茶桌上是一盤新烤製的華夫餅,旁邊是一份剛剛上市的晚版《新海峽時報》。
這位老者就是有著“對衝之王”稱號的喬治·索羅斯。
“索羅斯先生,你好!”能見到這位世紀之交最有爭議的金融大拿,李承還是很激動的。
“哦,雖然知道你很年輕,可見到你的一瞬間,我還是想起自己在紐交所從事交易員的歲月。”索羅斯站起身,向李承遞出手臂,同時揚揚眉說道。
見李承麵露不解,他聳聳肩解釋,“我二十五歲到紐約,第一份工作就是紐約證交所賣股票,一幹就是七年。”
“毫無疑問,你應該是當時紐交所的黃金交易員。”握手時,李承笑著說道。
“不!第一年,我搞砸了九樁股票交易,多家客戶因為買了我推薦的股票賠錢而投訴,我差點丟了飯碗。”索羅斯揚揚手臂,“一直到第三年,我才逐漸感受到股市背後的金融法則。”
李承不由自主地問道,“金融法則?”
“贏利至上!”他伸手示意李承坐下來,然後又自嘲地笑笑,“是不是很膚淺而簡單?”
確實!贏利至上法則,隻怕每個交易員都懂吧,索羅斯年輕時花了三年時間才弄明白?李承不知道該怎麼表述,隻好攤攤雙手搖頭苦笑,示意自己不知道該怎麼描述。
“我總是試圖向我的客戶,推薦一些長久持有肯定會盈利的股票,可是……你知道的。”索羅斯的長眉毛挑了挑。
他說的是遠期股票,需要長線持有才會有驚人收獲,但短期獲利,非常困難,而且可能會有波折,出現賬麵虧損。這種股票,普通股民是不會喜歡的,難怪他能搞砸九樁交易。
李承被他的小故事逗樂了,笑著問道,“所以……你現在從事的,是中短期快速盈利的對衝基金?”
他笑著搖搖頭,繼續未曾說完的話,“我到第三年,才意識到,並非股民錯了,而是我錯了!”
這個結論就有點意思了。
長線持有獲利,和做短線獲利,無關對錯,就看客戶的選擇。
他怎麼冒出自己錯了的說法?
他盯著李承笑笑,“一直到第三年,我才意識到,股市或者說金融投資者,首先看中的是握在手中的盈利或者是觸手可及的盈利,而不是長遠目標!這就是我說的,贏利至上。”
李承忽然意識到,他現在說出的“贏利至上”,和自己一開始理解的“贏利至上”似乎有不小的區別……
但沒等李承細琢磨,索羅斯又說道,“威爾斯,我聽說,你打算這個周末結算?”
李承來這裏的路上,就猜想索羅斯約見自己可能就因為這事,所以,他有答案,點點頭,笑道,“有這想法。”
他用的是一句預留回旋餘地的說法。
索羅斯馬上感覺到,盯著李承的眼睛,“這麼說,你並不堅決……如果我挽留你呢?事實上我一直關注巴達維亞那邊的情況。你和你的合夥人所擁有的資金,足夠應付現在的局麵,並不需要更多資本介入,對嗎?”
“我需要為資本的安全負責!”李承攤攤手後,回答似乎無奈,“索羅斯先生……”
索羅斯抬抬手,“叫我喬治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