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鴻齡,香江十大超級“打工皇帝”之一,中信榮家在香江的第一投資幹將。
1987年,他加入中信香江,參與了中信的國泰航空、港龍航空、嘉華銀行、東區海底隧道、澳門電訊、亞洲衛星公司等一係列的收購業務,並於1990年開始擔任中信泰富的董事,兼常務副總。
他對金融投資領域頗有見解,深通企業並購,深受榮氏重用。
羅範淑芬很多問題,都會征詢範鴻齡的意見。
因此,在論壇開始後不久,她悄悄退出講堂,給範鴻齡撥通電話。
範鴻齡正在紅磡體育場陪老板榮三打室內棒球,接妹妹電話時,榮三就在旁邊。
榮三摘下頭盔,接過隨從遞過來的毛巾,抹了抹兩鬢白發上的汗珠,隨口問道,“誰的電話?”
“舍妹的。”範鴻齡笑笑說道。
聽說是羅範淑芬的電話,榮三便沒打算再問,不過,範鴻齡接下來的話,引起他的注意。
“家妹說那位小股神打算向教育署申報,在香江各家高校設立校園創業孵化基金,鼓勵學生創業。”說到這,範鴻齡感慨的點點頭,“名不虛傳啊,這條路子真的不錯。”
“小股神?是那位?”榮三關注的重心顯然不在這個項目,而是這個人。
“嗯。”範鴻齡點點頭,“就是那位。”
顯然,兩人都很默契的知道那位是哪位。
榮三擦臉的動作停頓了會,將毛巾遞給隨從,抬手說道,“亨利,再給令妹去個電話,讓她幫我約一下那位小股神。就說……中午我在灣仔福臨門請他吃飯,問問有沒有時間。”
對於李承其人,榮三早兩年前就聽說過。
不過,當時的李承並不顯眼,兩人之間從無交集,因此還真沒見過。
今年,這位小股神如同火山爆發般崛起,不僅爆出他在華爾街有自己的證券公司,他在東南亞金融風暴中的表現,更是堪稱神跡。
此後,在金融投資、實體創業等領域四處出擊,眼花繚亂讓人目不暇接,最近更是組織了外人想都不敢想的泛富基金。
這就值得榮三對他進行深入研究。
榮三是榮家直係後人,八十年代能從國務院一次性借款九個億,前後借了三次超過二十億的主。他想要調查一人,太簡單不過。
很快,越來越多有關李承的詳細資料,遞呈到他的辦公桌上。
越研究越讓榮三震撼,我去,什麼時間冒出這麼個怪物?
因此,他很想和這位外界稱之為“小股神”的年輕人見一麵,可一直沒有合適機會。今天聽說範鴻齡的妹妹和對方一道出席活動,便動了約見的心思。
………………
李承坐在前排,拿著小本本做筆記,台上發言的是劉以鬯(音暢)劉老。
在大陸,劉以鬯名氣並不高,文學圈外的人知之甚少,但在香江,他是可以和金庸並舉的人物,他的《酒徒》《寺內》《對倒》等,都是幹淨利落的作品。他寫不拘章法,充滿實驗性質,但也因此不容易被普通讀者接受。劉以鬯真正被一些圈外人知道,源於電影《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就是改編於他的《對倒》。
劉以鬯一直從事於報業傳媒行業,主編過《國民公報》《掃蕩報》《和平日報》《香江時報》《星島周報》《西點》《益世報》《聯邦周報》《香江文學》等報刊雜誌多達二十多種。
因此,港人稱呼他“一代報宗”。
老爺子僅比師傅年輕一歲,也已經八十高壽,可依然聲音洪亮,耳清目明。他今天的演講的主題時《新漢學推廣與漢文學發展的趨勢》。
劉老將漢學分為漢儒的漢學、宋明的漢學、清代樸學的漢學,國外研究中國古代的漢學,以及當代港台及東南亞地區的漢學五大篇章。
老爺子從港澳回歸開始詳談,主講他對未來中華大一統後漢學發展觀點與預測。有些觀點還是很有預見性的,譬如大中華文學的興起終將成為主流這一觀點。
李承聽得很入迷。
等老爺子二十分鍾講完,他起身準備去找老爺子請教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對正統漢學的看法,孰料,旁邊有人拽拽他的衣袖。
是羅範淑芬,不知她什麼時間和別人換位子坐到自己旁邊。
“羅夫人,有事?”李承低聲問道。
羅範淑芬打了個手勢,彎腰起身,示意李承跟上。
走出大講堂,李承還以為對方要找他探討大學生創業事宜呢,結果羅範淑芬告訴他,榮三約見!
榮三是哪位,李承當然知道。
他是榮大佬的獨子,因為上麵有兩個姐姐,下麵兩個妹妹,他行三,就有小名“榮三”。
如果單論財力,榮三大概也就和大劉屬於同一水平線,算是一流豪門中堅。
但是別忘了,這可是香江回歸的起始階段,國內對香江的影響,正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