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6章 白崎麗三(1 / 3)

湯島天滿宮二手集市每月一次,時間是第二個滿周的周末。

攤主多為年輕女孩子和家庭婦女,因而服飾類占比很重,到處可見衣服、帽子、圍脖、包包、皮鞋、掛飾什麼的;次之是二手小家電、個人電子產品、老舊樂器之類;偶爾也會看到一些創意手工……額,當然缺不了各色食品、西點、冰飲之類的。

還有人坐在梅樹下表演才藝,等待路過的遊客往帽子中扔些小額錢幣。

李承和鍾女自然不會去購買那些二手服飾,也沒有因東西不入眼而掃興,今天本來就是出門遊樂的。路過一位正在彈三味線的年輕人身邊時,鍾女再度屈身,往演奏者的帽子中,放下一枚五十日元的硬幣。

放下錢幣後,兩人站在旁邊聽那位演奏者開始新的曲目。

在東洋,給賣藝者投擲錢幣之後,最好不要馬上離開。那樣做的話,施舍意味太強,很有可能會遭受反羞辱——有個性的藝能人會將投擲的錢幣扔得遠遠的。

最合適的方式,是站在旁邊聽他演奏一曲後再投幣,或者像紅姑那樣,先投幣再聽。

賣藝的年輕人見李承兩人投幣後沒離開,立即開始新曲目的表演。

是宮城道雄的《春之海》。

宮城道雄是東洋享有世界聲譽的東洋傳統音樂創作者,此人還是知名散文大家。《春之海》是他的經典代表作之一,很有名的東洋傳統音樂曲目,原曲目為尺八和南箏合奏。

彈奏的水平當然不會太高,可是,用別有韻味的三味線,演奏尺八曲目,還是吸引一些路人紛紛往帽子中扔硬幣。

李承兩人悄然退出人群,拉著手繼續往前逛著。鍾女忽然指著後院入口處一顆粗壯銀杏樹下的攤位說道,“我們去那看看,好像賣的東西和你店裏的,很像誒。”

還真是。那是一家售賣歐式古董藝術品的舊貨攤位。

攤位周邊人不少,李承與鍾女往裏麵走了走,總算寬綽點,順帶著把攤位上的貨品看過一遍。

四麵攤位上,正對道路的一麵,擺放著各色老鍾表,圓盤鍾、座鍾、擺鍾、懷表、腕表、電子表、運動手環;相鄰的一麵擺著各色西方針織圍巾、手帕什麼,疊放的整整齊齊;背對出口道路的一麵則放著各色珠花、老銀飾、項鏈手串之類的;最偏僻的一麵則是各種卡片明信片以及手工玩具積木什麼的。

攤主是一對三十來歲的夫婦,男子穿著東洋的羽織,女人則穿著束著袖口的吳服,每人負責兩麵,正在忙碌的招呼詢價者。

李承的眼睛掃過一遍攤位上的貨品之後,有些訝異,這對夫婦從哪兒找來的這麼多歐美二手貨?要知道,三人組藝術品東京赤阪店,一周前開張,吳衛忠和莊淑鳳都在電話中和李承提過,在東京收羅歐美藝術品難度很大,貨源問題恐怕會成為製約三人組店鋪在東洋拓展的重要因素。

東洋不同於劍州,劍州自從六十年代開始,就與香江簽訂貿易互惠條款,三人組公司可以通過荃灣倉庫向北市運送貨品,過關稅率很低的。

這一方法放在東洋很難實現。

其一是東洋距離香江,航運距離遠,成本高;其二是東洋的海關稅很高,尤其是各種藝術品,入關要繳納接近總價值將近四成的稅收,這一點製約了從東北或者滬海大量運貨進入東洋的計劃。

因此,三人組店麵想要在東洋拓展,就必須實現主要貨品就地收集。

目前,市場部和渠道部找到的貨源供應方,最多也就能支持一兩家店鋪的運營。

渠道部正在竭力拓展新的供貨商。

所以,當李承看到眼前攤位上,滿滿當當的西洋二手藝術品,不由自主的就聯想到自家店鋪的供貨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