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擴大投資(1 / 3)

港府確實一直在實施“積極不幹預”政策,但是,並不意味著港府的那幫人,他們不知道香江產業發展的嚴重畸形,他們也有想法進行調節和幹預,關鍵是,這件事需要調動大量資本來推進。可是在香江,有大量資本的,為什麼不選擇盈利更高、更快的地產和金融?

李承最終還是翻開厚厚的計劃書,在張汝金的指點下,直接翻到項目規劃樹形圖一頁。

一期投資,四十億港紙,折合五億多美元,占地麵積六百畝,自建工廠三家,引進相關設備若幹,半導體B級研究中心一家,十二層辦公樓兩座分居東西,附屬配樓四座,宿舍及活動中心兩座,相關配套基本上都考慮到,張汝金不愧是晶圓廠建設狂人。

盡管李承不懂,可看著還是挺合理的,起碼比上次高凱弄的,嚴謹許多。

李承在翻看,張汝金、高凱以及馬西莫三人在旁邊盡量用通俗的語言,向他介紹。

張汝金這套列單,基本上是按照他1995年為以色列Vayyar Imaging半導體公司承建工廠時的標準進行規劃的。這家以色列公司,後來成為全球汽車智能芯片第一供應商,同時,他們在3D感應成像以及雷達芯片方麵,卓有成就。

同時,張汝金又結合高凱曾經提及的“李承要求關注手機、電腦芯片的市場需求”,做了部分調整,融合今年年初彎彎新建的聯發科的IC設計體係——這家公司後來成為智能手機芯片的全球第二大供應商。

兩兩整合之後,所以,才會有高達四十億港紙的一期投資。

注意,這是一期投資,總規劃實施年限為28個月。

想要完全實現“半導體科技產業園”,至少還需要兩到三期投資。這就意味著,向港府提交圈地報告,至少要按照三千畝的麵積去提報。

3000畝,就是2平方公裏,整個元朗也才138平方公裏。這些地,如果都靠花錢買,即便元朗的地價便宜,也是一筆超大開支,關鍵是港府未必賣!

他們之所以沒有寫入項目計劃中來,說不出口的原因是擔心嚇跑李承。明麵上的說辭則是,他們這家半導體產業園,最好能拉著港府一道投資,這樣的話,在地皮方麵,不存在太多的成本。

按照張汝金的想法,李生與港府關係這麼鐵,為什麼不用?

李承沒說話,手指從額頭往後捋頭皮,眼睛微閉。

張汝金三人以為李承在考慮投資的事情,其實不是,李承在琢磨董老大!

董老大這人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而且對香江產業發展畸形有著清醒認識。

原本曆史上,董老大在1998年年初的施政綱要中,提出“數碼港”規劃,計劃投資146億港紙打造亞洲數碼中心。

可以說,這個計劃是非常宏大的,如果能成功,絕對能改變或者說部分改變香江產業格局。

但是,天不湊巧,遇到亞洲金融風暴,後來又遇到“神奇”的理查德李,活生生將非常有前途的數碼港弄成著名的“貝加灣”高檔豪宅社區。

董老大在1999年,再度提出“矽港”計劃。

“矽”,就是化學元素“矽”的舊稱,“矽港”也就是在無線電產業基礎上發展芯片產業。

這一計劃,其實也不錯。

曆史上,這一計劃曾經得到張汝金、高凱等人的極力支持,可是,這兩人都屬於“沒錢幹說”的那種,而港府當時又剛剛經曆亞洲金融危機,也沒錢,於是,張汝金和高凱兩人,也提出就像今天類似的意見——讓港府用地皮入股,他們負責去找錢。

結果,港府對這兩人不是很信任,再加上因為缺錢,地皮拆遷補償問題很多,引發當地居民反對,以張汝金“炒地皮、炒樓價”的因由,讓港府驅逐張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