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的話,林初夏還真想仗著個子的便利,像條滑溜的魚兒一樣,穿過重重人群,直到順利抵達開著窗戶的茶水間。
可惜……
******
兩個半時後,火車順利到站。
這一站,也是終點站,火車上的乘客,如漲潮的海水般瘋狂地衝上站台。
林初夏特意落在最後,待到走出站台後,望著蔚藍的空,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時,她忍不住地抬起雙手,做了一個擁抱的姿勢:省城,我,又來了!
“媽媽,你看,那個姐姐,她在做什麼呀?”
“姐姐坐了很久的車,身體有些不舒服,在做舒展筋骨的運動。”
軟萌可愛的姑娘,和二十來歲,初為人母,卻對女兒有著極強耐心和包容心的婦人,手牽著手,一派的溫馨和睦。
在撞上林初夏看過來的視線後,母女倆還不忘記衝林初夏點頭、微笑示意。
林初夏回了一抹淺笑,就背著包,輕車熟路地走到站外,找尋起公交車來。
雖然,上一世,林初夏隻在省城待了一年,但,四年後的省城,和現在並沒多大不同。
這是因為省城受製於周圍連綿起伏的高山,不能和其它的城市一樣,用最省錢省力的方式將交通運輸這一塊發展到極致,從而吸引到更多的投資者,而加快城市的發展軌跡。
當然,這也和本省的人性裏的懶散和悠閑的生活態度有關。
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對港城等地的流行趨勢不那麼熱衷,就更不用所謂的“下海”潮了。
不過,即便如此,穿梭在熟悉的街頭巷尾,尋找各種發財致富先機的林初夏,依然不止一次地感慨:雖,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其實,這世間,更多的人卻是擅長創造機會,捕捉機會。
飯店、服裝、鞋帽、飾品店……
一路走來,林初夏隻覺得眼睛都不夠用了:原來,上一世,她竟然錯過了那麼多!
果然,老話的對——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而,製約一個人夢想大的,往往又和眼界閱曆有關。
見識少了,就會在自己都不知道的情況下,成為那隻可憐的“井底之蛙”,最終被殘酷的歲月淘汰掉。
就如這些或大或,或精致奢華,或低調卻並不簡樸店鋪的老板們,就是第一波捉住先機的個體戶。
他們一般在八十年代初期,就敏銳地感知到了“市場經濟”這句口號下蘊含的巨大商機,毫不猶豫地掏空家底,又東拚西借湊齊了第一筆資金,投入到自己選擇的事業上。
在嚐到了甜頭後,又加大了各方麵的投資,從而在九十年代中期,順利地成為幾家甚至幾十家連鎖店鋪的主人。
這就是所謂“第一個吃螃蟹”的效應。
現在,林初夏不僅錯過了84年的工人下海潮,也錯過了9年公務員下海潮,而,第三次的潮流在98年,和互聯網有關。
但,重生前,林初夏就與這個行業沒多大關聯。
此次,重生在96年,作為一個才滿15歲的姑娘,她也不可能攜帶大筆資金貿貿然南下,做所謂的投資互聯網巨頭,之後就能全程“躺贏”的夢想。
不,或者,應該是空想。
畢竟,眼下,別一大筆巨款了,就連交學費的“第一桶金”都沒掙到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