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城,海西路是一條有著悠久曆史的老街,這條街從清朝末年就商賈雲集,店鋪林立,其中又以古玩字畫店最多,且出了不少好東西而聞名全國。

如今雖名氣趕不上前些年,可海西路畢竟有不少百年老店,加上附近新開了古玩玉器城,周末更是行成了規模不的古玩地攤市場,讓這條曆史文化名街又有了複蘇的跡象。

此時,一位老者推門進入了“品古齋”,剛進門,老者頓住了腳,有些發愣。

這家店的貨架上的商品都隨意的散落在地上,一個姑娘正蹲在地上打包請點。

老者清了清嗓子,問道:“女娃子,你這還做生意嗎?”

靳木桐抬頭看了老者一眼,站起來笑了笑道:“當然做生意啊,您隨意看看,有什麼看得上眼的,我給您個實價。”

老者心在店內走了一圈,手法嫻熟的拎起個瓶子看了看,搖搖頭又放下。

靳木桐留意到老者目光停留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店內稍微拿得出手的東西,不過,也就那麼幾件,很快老者就都看完了,留下一副有些失望的表情。

“怎麼,就沒您喜歡的麼?”靳木桐依舊熱情的招待,半個月沒開張了,難得來個客人,她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應付。

老者委婉道:“你這裏的東西,做的都太新了。”

完老者搖了搖頭,抬腳出門了。

太新,自然指的是這滿屋子的商品,就沒有一件是正兒八經的古董,充其量也就是仿古工藝品,這種情況在海西路的各古玩店並不罕見,現如今人們生活水平好了,亂世黃金,盛世古董,但凡哪裏有個到代的東西,很快就會被買走,哪裏還輪得到她這家店呢?

靳木桐也沒把這插曲放在心上,畢竟這家店的生意原本就做不下去了,她繼續蹲下打包商品。

她一邊把滿屋的仿古工藝品裝箱,一邊把桌上那把有些年代感的算盤敲得劈裏啪啦響,反複核算這家店的庫存還能折多少錢。

這家古玩店,是祖上傳下來的,到現在也有近百年的曆史了。

隻是她這一脈幾代都對古玩不感興趣,傳到她手裏的時候,除了這家店,裏麵再也沒有任何一個古玩珍品,百年老字號的名聲,更是被糟蹋得一點不剩。

原本考慮到好歹是祖上基業,靳木桐還想苟一把。

她對古玩一無所知,不求能重振百年老字號的名聲,隻希望能苟住店麵,不讓這家百年老店斷送在她手裏就好。

奈何老不給這個機會,前段時間父親欠下了銀行五百萬的巨款,就單單利息都讓家裏不堪重負,無奈之下,靳木桐隻能考慮拿店麵抵債,巧的是隔壁的“聚寶堂”老板靳軍豪,也就是她的二叔,剛好需要擴大店麵,便主動提出買下這家店鋪。

而且開出的條件也合理,四百萬盤下這家店,剩下的一百萬缺口他也可以幫忙墊付。

“品古齋”所處的位置不錯,曾經也有一些名氣在,正常盤出去絕對不止五百萬。

隻是目前他們急需用錢,雖然有點虧,可畢竟二叔財大氣粗,能立刻拿出五百萬,也算是幫他們解決了大麻煩。所以就算靳木桐有些不情願,也不得不依了父母的意思,將“品古齋”賣給二叔。

今,就是百年老店“品古齋”的最後一營業了。

打包完櫃子上展覽的工藝品,靳木桐著手一件件取下牆上掛著的字畫。

“這個是什麼年代的?”靳木桐取下牆上最後一幅山水字畫,微微揚了揚眉,店鋪放著的賬本上好像沒記錄這個字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