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回 富察世家成傳奇(3 / 3)

如此這般自欺欺人,她才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失去傅恒的乾隆便似失去左膀右臂一般,痛心疾首的乾隆帝親登其府在靈前祭酒,並諭示喪禮按宗室鎮國公規格辦理,賜諡號“文忠”。

然而瑜真並不感恩,傅恒的去世,對他人而言無關痛癢,百姓隻知道一個賢臣逝世,皇上即使惋惜又如何?他照樣還有文武百官為其效忠,唯獨她,失去了自己的男人,家的支柱!

“你曾說過不會再讓他打仗,可結果呢?竟然忍心派他去緬甸那種瘴氣肆虐之地,若不是為你分憂,傅恒何至於感染重病而喪命?罪魁禍首就是你,我成了孤寡之婦也是因為你!不要再來表達你的悲痛,永遠不及我心痛!”

被她痛恨指責的乾隆深感愧疚,他明白她是因為失去丈夫哀慟至極才會怨極生恨,耐著性子想勸她,“瑜真,你聽我說!”

任何解釋都無法彌補她心底的創傷!“不要說什麼家國大義,傅恒就是這麼蒙我的!你在乎你的江山,可以讓他去冒險,我在乎的隻有他,不願讓他去,可我拗不過他,你們君臣一氣誰也攔不住,結果呢?你的合約簽訂了,我的夫君沒有了!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你!”

乾隆又何嚐想看到這樣的局麵,傅恒病逝,他愧對於嫡妻,愧對瑜真,隻因他是皇帝,才無法直白表達,而今被她痛斥,乾隆更是悔不當初,若早知如此,他絕不會讓傅恒去冒這個險!然而千金難買早知道,悲劇已然發生,他再說什麼都是多餘,

失去了丈夫的女人痛到極致才會沒了理智,即使她出言不遜,他也不會怪罪,十分理解她的心情,沒再辯駁,就此離開這兒,好讓她平靜下來。

隻可惜瑜真在後來的很長一段時日內都無法平靜,多少回生出輕生的念頭,都被輪流看守的孩子們製止,最為遺憾的便是福康安,他還以為長大學成之後便可回家與父母團聚,如今終於如願回府,卻是在痛失父親的情況下,眼看著母親悲痛欲絕,年少的福康安不知該如何安慰,生怕她想不開,日日陪在她身邊,想盡各種辦法哄她開心。

即便當著兒子的麵擠出一絲笑意,背後的她依舊哀思如潮,萬念俱灰!日子仿佛失去了色彩,隻餘黑白。

感戴傅恒之殤,遠在江南的才子袁枚為其寫了一首挽詞:

捧日雍容三十年,一朝星隕紫微邊。

恩雖外戚才原大,病為南征死更賢,

忍見聖躬親奠酒,更無內相力回天。

夕陽望斷貂禪影,羽騎黃門盡黯然。

世人眼中的英雄,乾隆帝的肱股之臣,對瑜真而言,不過是她最愛的男人!

那一段緣陰差陽錯,曾恨過怨過,誰曾想後來竟一直愛著,浮華半生的榮耀皆由他締造,比翼連枝的寵溺皆由他給予,他的功過由後人評說,而他體貼的好,與纏綿的壞,隻有她懂得,

擁著畢生回憶溫暖後半生的孤寂,偶有欣慰,也有落寞。後來啊!殉情的念頭漸漸消失,從一開始的幽怨哀慟到坦然接受,沒人知道這當中經受了多少眼淚的洗禮,

隻因孩子們羽翼未豐,需要庇佑,沒有了傅恒這根頂梁柱,她必須直起身子,挺起腰杆兒,做這當家主母,主持大局,為了家族利益,有時也會偏執,用自己的職權來強製孩子們做他們不願做的事,在不知不覺中,被迫成為了當年的太夫人!

她也不曉得自己是為家族而強撐,還是為他而活,隻曉得每每想起他,眉眼便會彎成月牙,笑著與子孫講述,文忠公的傳說!

傅恒一生光明磊落,謹慎謙遜,掌管軍機處二十餘年,恪守盡忠,出將入相,鞠躬盡瘁!乾隆帝讚其為世胄元臣,與國休戚,早年金川,亦建殊績,定策西師,唯汝予同,酇侯不戰,宜居首功!

後因其子福康安身先士卒,功在社稷,頗得乾隆帝恩寵,冠古絕今,被追封為嘉勇郡王,乾隆念及傅恒的功勞,又破例推恩加封其父傅恒為嘉勇郡王!

長江後浪推前浪,而福康安的傳奇人生盡在:安得明珠福無淚。

煊赫百年的富察氏,終其五代皆在守護皇室,子子孫孫皆是大清的雄鷹,驍勇戰將,用鮮血和英魂在曆史長河中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