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九鹿城兵變(三)(1 / 3)

<()

九鹿城乃是東周都城,自然是一片繁華昌盛,且不論城中央那氣派恢宏的皇宮,就是平民的居所也多是典雅有致。城內最引人奪目的區域,便是毗鄰皇宮不遠的西大街,這裏有一連片錯落有致的庭院,很多庭院都有著白玉台階,朱漆大門,琉璃的瓦頂,無處不在透漏著尊貴。

這裏便是朝中大臣受封的宅邸,一般情況下平民是不得進入這一片區域的。

這條街的最東側,有著一處最寬敞最華貴的庭院,門前白玉台階足有四階。

按照周朝禮製,平常官吏僅可鋪一階台階,士大夫兩階,公侯三階,這乃是禮度鐵律,不可違反。

而這四階白玉台階,全天下也僅有這座宅子了。

先皇有言:“安邦輔國,治法畫策,海納功績,天行九歌。特賜其寶劍一柄,玉璧一雙,禦馬八匹,門階加一,別於群臣,以示皇恩。”

朱漆大門之上,琉璃瓦簷之下,便是鎏金的“太宰府”三個大字。

今日,太宰府彙聚了三十幾位大臣,圍坐在拚接的長桌兩旁。

因為皇帝昨日晏駕,一月之內全城禁酒、禁歌舞、禁慶典,所以大臣們彙聚一起,也是吃些清淡的菜,杯中裝的不過是白水而已。

東周官員分為天地四時六官製,其中有春官宗伯,主掌禮儀祭祀及皇室宗譜;夏官大司馬,主管軍事,手握虎符,治軍施令;秋官大司寇,主管司法刑律,下查萬民,上督百官;冬官大司徒,主管土木建築,修橋鋪路,興建城邦。在四時官員之上,另有地官大司空,主管民政,包括戶籍、賦稅、田產、倉儲,同時也把握著選官之權。他們之下自然還分管著各自的副官和屬官,總領朝中軍政諸事。

至於天官,那便是太宰了。

“輔弼君王,安邦興國,統禦百官,教化萬民。”

這是太宰的責任,卻也可以看出太宰的權力。

此時太宰府內,六位主掌朝廷大事小情的官員,竟足有五位彙聚在此,各部之中身居要職的屬官也皆在此列,可以說此時屋內的群臣加在一起,幾乎可以掌握東周國脈!

這些身居高位的大臣大多已經是中老年了,也有一小部分年輕的麵孔,可無論是誰,都個個是麵無笑意,隻不過有的人目露剛毅,有的人眸生疑惑,還有人眼神閃動,似有畏懼。

在首位,坐著一個身材高大,虯髯虎目的男子,雖說霜白的鬢角和眼睛皺紋都能讓人看出他的年紀已然不小,但他身上那種山嶽一般巍然的氣勢,任你是再年輕氣盛的公子哥也要被壓得抬不起頭來,哪怕你是高冠博帶的官員,在他身前也絕對無法驕傲起半分。此時他低頭看著手中的酒樽,不知在思索什麼。

此人便是當朝太宰,商九歌。

舉國皆知一件事,皇帝駕崩之後,朝中最大的不是太子,而是太宰。

今日太宰將群臣召集到自己的府邸之內,似有什麼事情要商議,卻並未明說,有些人大致猜到了太宰要做什麼,隻是不敢相信。

朝中自然也有骨鯁之臣在,比如當下,七十一歲高齡的當朝大司徒直視太宰,開口問道:“不知太宰今日召集我等前來所為何事?”

太宰的視線還是沒有離開杯中的清水,隻是開口回答道:“商談皇位繼承之事。”

太宰話語音量不大,但群臣皆是瞬間安靜了下來,皆是眼神微變,腦海之中如有電光在烏雲之中回蕩。

大司徒董昭文眉頭皺起,朗聲道:“

是商議太子的繼位大典要如何開展?此事雖說麻煩一些,但我朝自有規製,交與宗伯處理便好,何須我們一同前來?此時先皇晏駕,太子尚未登基,還有諸多事務要處理啊,還請太宰大人盡快把話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