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宋應星,你的著作《工開物》完成的怎麼樣了?”朱由思稍微顯得有些激動,他知道這部劃時代的巨作,如果能加以傳播,一定會在全國範圍內提高生產力。
《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就是眼前這個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工開物?殿下竟然知道這本我正在編製的書籍,殿下真的是如同傳聞所言,聰明過人,學識淵博啊。”宋應星聽到朱由思的問題,不由讚歎。
“回殿下,您眼前的工院以及《工開物》的編製都是聖上英明領導的成果,聖上對微臣有知遇之恩,微臣在此再次叩謝聖上的知遇之恩,臣一定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必不負聖上的期待,努力完成《工開物》以及工院關於新型火銃的研究。”這個宋應星還在跟朱由思著話,轉眼間又突然對著崇禎拜了起來,一頓感謝給人臨表涕零之感。
“好你個宋應星,英王問你話呢,又突然拍起朕的馬屁,快點站起來告訴我們,這《工開物》什麼時候編製完成,朕可是要印刷發到全國各地,你宋應星這件事要是做成了,可是要青史留名的!”崇禎看著跪著的宋應星,苦笑不得。
“謝皇上,回皇上,如今《工開物》進度完成近七成,再給微臣半年時間就能初版。”宋應星自信地道,麵露微笑。
朱由思心裏也吃驚,《工開物》竟然進度如此之快,他依稀記得,曆史上這本書出版已經是崇禎末年了吧。不過看著眼前的工院和崇禎,他也釋然了。對了,宋應星口中的新型火銃勾起了朱由思的興趣,還沒等朱由思開口問。崇禎倒搶先問了。
“宋愛卿,朕叫你改進的火銃你研究的怎麼樣了?帶朕和英王去瞧瞧可好?”崇禎問完宋應星,又看了身後神機營的將領們,道:“朕現在要去工院,張憲你帶其他將軍回去操練士兵,就不用陪著了。”
“臣遵旨,陛下若有需要,臣等會立刻出現。”張憲等抱拳,單膝下跪道。
在神機營的將領們走完,宋應星帶著崇禎與朱由思一行人來到了,工院府的正大廳。大廳裏的長方桌上已經整整齊齊的擺上了三支不同型號的火銃。看著這些長長的槍管,朱由思意識到現在明代火器已經發展到了鳥銃的環節。
“陛下王爺請看,這是微臣與工院其他同僚目前改進的三款鳥銃,中大三款型號,威力也是層層遞進。最為主要的是微臣吸取了之前永定門之戰中我將士所倒藥之苦,製作出了一種一次性的藥管,可以大大加快射擊速度。”宋應星著,不知道從哪裏掏出來一個的藥管。
朱由思雖然不懂這藥管的作用,但是看到崇禎露出滿意的微笑,他也就假裝看懂的樣子,笑了起來,儼然一個明代的假笑男孩啊,哈哈哈。
“宋愛卿,朕上次叫你組織生產火器的流水線,你組建好了麼?”崇禎拍拍宋應星的肩膀,期待地問道。
“流水線!現在已經有流水線了麼,如果有流水線作業的方式並且推廣到各省,那火器生產可是大大的便捷,京營直隸乃至全國的軍隊都能配上火器了。”朱由思突然叫了出來,興奮不已。
崇禎雖然被驚了,但他也見怪不怪了,畢竟朱由思本質上還是個涉世未深,剛剛成年的學生。倒是我們的宋應星心裏又是忍不住讚歎,本來他覺得能提出“流水線”這種生產方式的皇帝陛下已經生奇才,沒想到這英王也知道,不愧是同胞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