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極殿內。
“既然皇兄吩咐,臣弟就在此給在場的貢生們,提一個問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有這麼一情節,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在這裏,我也想問各位,敢問當今天下,何人可謂英雄?”朱由思問道。
眾位士子麵麵相覷,一時間大家誰也不敢先回答。槍打出頭鳥,生怕答案不合英王的意思,得罪了英王。
“各位貢生,大家不必多慮,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朕在這保證絕不以言治罪。”崇禎看著不知所措的士子,向他們作保證。
“殿下,學生楊昌祚認為,聖上是天子,是萬民之首。年少登位,除盡禍亂朝政之閹逆,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實屬天下之大英雄也。”一個士子,高聲說道。雖然這些都是事實,但他竟然能這樣當眾拍皇帝的馬屁,也算是有勇氣之人。
他說完,一群人隨身附和著他。眾位大臣也是相顧一笑,沒有說話。
“楊兄,我認為你是誤會了英王殿下的意思,英王所說之英雄,當是聖上之英雄,為聖上排憂解難,安定社稷之英雄。”葉一葦淡淡說道。
“葉一葦說的不錯,其他人可還有想法。”朱由思對葉一葦的話,十分讚賞。
楊昌祚聽了十分尷尬,便不再多說,沉默是金。
片刻沉默之後,又有一個人站出,拱手說道:“學生吳國華以為,若有漢之淮陰侯、宋之嶽武穆,這樣可領百萬兵,軍紀嚴明,百戰百勝的將軍,來為聖上收複遼東,以報國仇,可稱得上是英雄。”
“吳國華所言確是,若我朝能有韓信與嶽飛,或者有開國功臣徐達等人,滿人如今也不會有今天之勢。”崇禎對吳國華所說的話非常讚同,但有一個名將尚不是關鍵,畢竟如今軍事的問題還不是首位。
吳國華說完,有一麵容相較其他士子年長很多的人,清了清嗓子,站了出來,說道:“皇上,殿下,學生劉理順也有一己之見。”
聽到其包含閱曆,略顯老態的聲音,再觀其人,麵上是遍布皺紋。年紀應該年近中年,兩鬢已近斑白,在場的人也是詫異,還有如此年紀大的貢生。
“劉理順,看你的樣貌,年齡實屬不小。朕問你,今年幾歲了?”
“回皇上,學生今年已是五十,說來慚愧,這已是學生第十次赴試。”劉理順此言一出,是震驚四座。
“劉理順,你有如此恒心與堅持,我實屬佩服。你這屢戰屢敗,屢敗屢戰。難道就是一心為考個功名,當個官麼?”朱由思好奇地問道。
“殿下所言也是學生應試原因之一,論天下讀書人,苦讀十年,誰不想一朝進士及第,春風得意。但學生求取功名的原因更有其他。如今,天災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學生來自山西,秦晉之地適逢大旱。千裏之地,無寸土之糧。餓殍遍野,人人易子而食啊。學生之考試目的,可借用宋之大家,張橫渠之四句。讀書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學生認為當今天下之英雄,便是合著四句之人,為聖上攘外安內的王佐之才也!”劉理順看著眾人,話語沉痛,透露著憂國憂民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