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時空的朝堂上,原本因為己巳之變已經被閹黨餘部踢出明朝權力中心以錢龍錫為首東林黨,在崇禎平衡下,依舊在朝中存在,但失去了話語權,無法再次得到崇禎帝的信任。昔日東林黨的領袖大多退出朝堂,僅剩下了錢龍錫和劉鴻訓以及畢自嚴還能在皇帝麵前說上話,但始終缺乏一個核心的領袖,一直受周溫二人打壓。
再說一下,周延儒和溫體仁為核心的閹黨餘部(表麵自然不會說自己是閹黨),通過己巳之變將東林黨排除權力中心後,在取得崇禎帝的信任之後,加快了清算東林黨的步伐,就在崇禎帝越發偏向閹黨殘餘的時候,英王朱由思出現了。英王朱由思的出現,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東林黨免受清剿。但之後周延儒和溫體仁又發生內訌,進行爭權,結局周延儒下台、溫體仁上位。閹黨餘部本來二元領袖結構變成了溫體仁一家獨大,閹黨餘部變成了溫黨。
這邊的東林黨,在意識到英王在皇帝心中的份量之後,一直試圖投到英王府下,借英王來對抗溫體仁,但英王朱由思一直秉承不結交大臣的原則,這使得東林黨的處境還是沒有多大變化。英王一直關注時局,但忽略了朝堂內的鬥爭,加上最近一直忙著泡妞,不不,幫沈老板認親,都沒有關注朝廷的人事變化。
這戰事稍微平穩,流民軍稍微安分點啊,這朝廷裏各派又鬥起來了。溫大人自從當了首輔之後,以宰相自居,崇禎又不信任太監,這溫體仁的權勢日益增長。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溫體仁不斷擴張他的勢力,培植黨羽,打壓異己,越發囂張。本來溫體仁上一次想借內官之手,除掉畢自嚴,奈何半路殺出朱由思這個程咬金,畢自嚴被朱由思保了下來。溫體仁本以為朱由思會借機收服東林黨的人心,從而跟自己對抗。但朱由思竟然也沒有任何動靜,這讓溫體仁頗為意外。既然沒有英王的插手,溫體仁決定快刀斬亂麻,除掉錢龍錫這個目前最大的政敵。
崇禎五年八月中下旬,朝堂之上充斥著唇槍舌戰,以錢龍錫為首的東林黨和溫體仁的溫黨之間劍拔弩張,但在溫體仁精心設計的圈套之下,錢龍錫是節節敗退。崇禎五年八月二十日,溫體仁以張尋案為由,朝堂上怒斥錢龍錫與張尋交好,包庇閹黨餘孽,錢龍錫百口莫辯,帝大怒,命錢龍錫革職在家待查。
禦書房,崇禎看著溫體仁交上來一大堆彈劾錢龍錫的奏折,怒氣未消,在禦書房走著圈圈。
“好你個錢龍錫,本以為你是個正人君子,沒想到瞞著朕做了這麼多事情,竟然還敢在科舉上動手腳?”崇禎拍著案幾,宣泄著憤怒。這禦書房裏除了崇禎以外,還站著司禮監的曹化淳以及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二者見崇禎還在氣頭上,也不敢多說什麼。
崇禎翻開上麵如小山高的奏折,發現最下麵還壓著幾副為錢龍錫辯護的奏折,都是一個人寫的——右中允兼編修黃道周。奏折裏大多寫的無非就是“龍錫一心為國,清正廉潔……陛下,不可偏聽偏信”之類的話,但此時崇禎有點像是叛逆的少年,這越是為錢龍錫辯護,崇禎越是要收拾他。這完全不像是那個靈魂張家民的性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