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家那些鬧心的事(1 / 2)

三國後期,曹魏的皇帝都是年幼兒,自曹丕建國開始又形成了對曹家宗室過度打壓的不良傳統,大權旁落至司馬氏手中。經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兩代三人的努力,到了第三代司馬炎時期,當年曹家篡漢的曆史又被重演,這次卻是司馬篡魏。魏元帝曹奐鹹熙二年,公元66年司馬炎逼迫曹奐禪讓,建立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改元泰始,司馬炎就是晉武帝。在此之前公元6年,在司馬昭的主持下,三國後期最才的兩大將星鍾會和鄧艾已經攻破成都,生擒劉禪,滅了蜀漢(可惜二人均未能得以善終)。到了公元79年,司馬炎水陸並進,於次年攻破建業,孫皓投降,三國最後一國孫吳也被消滅。至此,三家歸晉,三國時代結束,曆史進入晉朝時期。

司馬炎奪了曹家的下後,分析這皇位能到自己家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曹家太欺負自家兄弟了,於是大肆分封司馬家宗室,總共封了7個王國,他希望這些宗室封國在皇權受到外姓威脅的時候能夠勤王平叛(當時的選官製度被稱為九品中正製,選官的權利掌握在固定的世家大族手中,皇權極易受到威脅,有關九品中正製以後我們再談)。但是司馬炎死後,太子司馬衷繼位,這位皇帝就是曆史上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據官方正史《晉書》記載,晉惠帝時期民間鬧災荒,百姓沒有糧食吃,隻能吃樹皮草根,官員上報給惠帝,惠帝憨厚老實,又沒有任何的社會實踐經曆,想了半,:“百姓沒有糧食吃,為什麼不吃肉湯呢?”惠帝是否腦袋不好我們不能妄下定論,但至少有此可見他的才能確實平庸,如此平庸之人皇帝這種高危職業肯定是幹不好的,所以最開始司馬炎並不想把江山交到這個傻兒子手中,但是這個傻子有個好母親和“賢內助”,最終還是坐穩了太子寶座。

司馬衷的母親就是司馬炎的第一個皇後武元皇後楊豔,她出身弘農楊氏。弘農楊氏乃中國古代綿延千年的大家族,始祖楊敞是西漢丞相,東漢時期又出了大學問家,官至太尉的“關西孔子”楊震,此後接連出大官,與汝南袁氏一樣是“四世三公”,如今的“網紅”曆史人物楊修也是出自他們家。到隋唐時期弘農楊氏就更厲害了,出了隋文帝和隋煬帝兩位皇帝。弘農楊氏的輝煌曆史就是中國古代世家門閥曆史的一個縮影,直至盛唐時期都還名人輩出。但是隨著科舉製度的發展以及“安史之亂”的爆發,中國古代世家門閥也逐漸暗淡。

我們回過頭來武元皇後楊豔,她自父母親早亡,一直養在舅舅家中,後來又跟隨後母段氏。雖然從的經曆還是比較的不幸,但是她也很自強自立,長相又非常的不錯,所以成年後就芳名遠播。司馬昭聽後就積極的兒子求娶這門親事,最終她得嫁當時的晉王世子。司馬炎對這個妻子還是很尊重的,一方麵這是結發之妻,另一方麵這個老婆的娘家也不是好惹的,所以後宮中很多事情都還能尊重皇後的意見。比如統一下後的司馬炎開始變得驕奢淫逸起來,要遍訪下美女充實後宮,他呢是希望能多選一些自己喜歡的嬌玲瓏的美女的,但武元皇後盡給他選一些“潔白長大”的美女,司馬炎也就捏著鼻子認了。後來司馬炎看中了卞氏家族中的一個女的,想納入後宮,於是跟皇後商量,皇後一句話就把司馬炎給頂了回去“卞家出了三代皇後(魏武帝皇後、魏元帝皇後、魏高貴鄉公皇後),所以卞家女隻能當皇後不能當妃子”。由此可見,武元皇後在司馬炎那話還是很有份量的,同時她也是一個非常善妒的女人,這點多多少少也為晉室下的走向帶來了影響。

楊豔為司馬炎生了三個皇子三個公主,其中長子早夭,次子就是司馬衷,因此司馬衷實際上就是司馬炎的嫡長子。司馬炎當上皇帝的第三年就立了九歲的司馬衷為太子,沒多久他就後悔了,覺得這個兒子非常平庸,甚至有點笨,所以有想換太子的打算。他跟皇後了這事後皇後立馬就反對了,“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緊接著這事就傳到了朝堂之上,於是眾多大臣紛紛向皇帝表示,嫡長子繼承製是千年法度,皇上千萬不要被一些不實的傳聞所蒙蔽而廢了太子等等。在繼承人這種關係到國本的問題上,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的。自西周開始到清朝雍正皇帝之前,嫡長子繼承製一直是這種問題的解決規範,想要打破這個規範所付出的代價將是巨大的。不信諸位且看多個朝代的太宗皇帝,唐太宗,千古一帝,玄武門之變被罵一千多年了;宋太宗斧聲燭影讓後人猜疑了一千年;明太宗靖難之役,嚇得朱老四自己死都不敢埋在老爹身邊。司馬炎沒有這個魄力去麵對這麼大的挑戰,因此這次廢太子運動尚未正式發起就徹底敗下陣來,一時也就打消了這個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