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四川省北部有座太蓬山,此山有蜀北名山的美譽,旅遊景點眾多,其中有一處名曰“子讀書台”,相傳曾有位帝王在此讀書。這位帝王並不是我們所熟悉的蜀漢的兩位皇帝,而是蜀漢滅亡之後40年建立成漢帝國的皇帝李特。事實上李特生前並沒有稱王稱帝,他和曹操、司馬懿等人一樣,帝號是其後人所追封的。
李特是土家人先祖廩君巴務相的後代,其先祖李武當年在曹操攻陷漢中之時率鄉民族人投靠曹操,被曹操遷徙至今甘肅水境內。晉惠帝元嘉年間關西地區連年大荒,加上氐族人齊萬年發動叛亂,關西數萬戶百姓逃往漢中、四川地區,李特帶著兄弟隨流民一起前往蜀地。李特在家鄉時就好行俠仗義、打抱不平,一路上對流民隊伍也是竭盡幫助,使得他在流民中攢下了頗高的聲望。流民隊伍到達漢中時,準備正式向朝廷申請前往四川,但是朝廷不同意,還想勒令流民還鄉。於是就派了禦史李苾前來了解情況,並慰問百姓。李苾到了漢中後流民攢了點錢賄賂了他,讓他向朝廷求情。李苾上書表示:流民人太多了,有十幾萬人,這些人現在勒令還鄉已經不可能了。如果就地安置,肯定會把漢中給吃垮了。如果不讓他們入川,那就隻能往東趕去荊州,前往荊州要過大江,這幫百姓肯定要死一半,不如就讓他們去四川吧,那裏土地肥沃,正趕上秋收時節,當地肯定能安置好的。於是中央政府就允許了流民繼續往南進入四川。當隊伍行至劍閣的時候,李特被這險要的地形給吸引了,感慨道:劉禪擁有如此險,最終卻投降亡國,真是一個昏君!
李特隨流民入川之後跟自己的兄弟朋友占了一個山頭,做起了沒本的買賣。時任益州刺史叫趙廞,是皇後賈南風的表親,此時朝廷那邊正好是趙王司馬倫扳倒賈後的時候,趙廞擔心受到牽連,就起了割據四川的念頭。而從雍州、秦州來的這些流民就是割據的最佳戰力,便打開府庫,用糧食來收買這些流民的心。李特兄弟彪悍能戰,祖上跟趙廞又是老鄉,於是趙廞對他們厚待異常。
趙廞的這些心思都被成都內史耿滕給看出來了,但是他沒有實質性的證據,於是就想出了釜底抽薪的辦法,上書朝廷把這些流民趕出四川。朝廷收到耿滕的上書之後就安排把趙廞調回洛陽,由耿滕替代。趙廞當然不肯束手就擒,於是雙方發生火並,耿滕戰死。
殺了耿滕之後趙廞就正式反叛西晉朝廷,自稱大都督、大將軍領益州牧,並且還建立新年號太平。趙廞割據四川後李特帶著兄弟們都來投靠趙廞,個個都被封官賜爵。李特有個弟弟叫李庠,在老家時就是個善戰的勇將,且熟讀兵法,軍紀嚴明,趙廞就派他駐守蜀北要道,防止西晉政府派兵入川。可是趙廞又對李庠起了疑心,覺得如此紀律嚴明的部下他自己可能鎮不住,將來權勢可能會都被李庠所奪,加上他身邊有兩個狗頭軍師整挑撥,於是就找了個由頭殺了李庠。李庠死後趙廞擔心李特等人反叛,就做賊心虛般安撫李特等人。但是李特等人仇恨的種子已經埋下,暫時沒有發難,而是率兵離開了成都去了綿竹。李庠雖然被殺了,但是朝廷的大軍還是要防範的,趙廞又派費遠率一萬士兵前往蜀北駐防。李特在綿竹偷偷聚集了七千多部下,趁夜偷襲了費遠的部隊,費遠大敗,李特一路趁勢攻下成都,李特縱兵在成都城內燒殺搶掠。趙廞率妻兒老出逃,後被部下殺死。
李特攻下成都後派人上表西晉朝廷,將所有責任全部推給了趙廞,西晉中央政府派梁州刺史羅尚率王敦、辛冉等七千餘軍隊入川。羅尚入川後王敦、辛冉都勸他殺了李特等人方能安定四川,但羅尚未能采納他們的意見,隻是按照朝廷的旨意打算將這些秦、雍之地的流民遣返回原籍。此時李特留在老家的大哥李輔趕到四川,告訴李特等人,中原大亂老家也不得安穩,不要再回老家了。李特便以各種理由拖延遣返時間,實際上是起了與當初趙廞一樣割據四川的念頭,並且派人去賄賂遊羅尚,使其答應延期遣返。可是在蜀地這種高皇帝遠的地方,沒有太多恩威的羅尚根本無法約束手下,其中反應最激烈的就是辛冉。辛冉此人貪得無厭,李特等人因平定趙廞有功,被朝廷嘉獎,辛冉對這些財貨起了貪念,於是聯合入川的幾位將領攻擊李特的流民軍。可是李特早有防範,將前來攻擊的辛冉軍三萬餘人打得潰敗,還斬殺了數員領軍大將,李特在流民中的聲望一時無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