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大巫祭亶甲被廢除了大巫祭之位,沒過幾日,由六卿聯名上書,經過後宮首肯傳出的詔令到了他手上,封其為亶國伯,命其帶人到西北之地建國開拓。
        隨後十幾位使用各種手段爭奪王位,塤都和王畿之地,甚至到了刀兵相見的地步,亂做一團,隨後數名王子被殺,其他的或被囚禁,或者奔逃向了各國。
        新任桓王登位之後,立刻頒布詔書廢了亶國伯的爵位,追究其造成兩代桓王的死因,一道詔書將其再次流放到北荒之地。
        同時將整個巫祭司撤裁,大批巫祭因為兩代桓王的暴斃被牽連,在黑甲軍的數千巫士鎮守之下,六卿親自監理,這些強大的巫祭紛紛被帶上了鎖魂鏈,穿透手腳骨頭,飽受折磨送上了刑台。
        大批巫祭出逃,主宰整個大桓數百年的巫祭,由此開始衰微,退出曆史舞台,史書上記載為巫祭之禍。
        而這個時候,奔逃向各國的大桓王子也在諸侯的支持下,紛紛自稱自己才是上一代桓王任命的繼承人,然後將現任桓王殺囚兄弟的種種行徑昭告天下,各地諸侯也不承認桓王的王位。
        十幾位諸侯開始入侵大桓,整個大桓瞬間四分五裂,各國大軍踏入大桓境內。
        沒有了巫祭,連各地的地祗之神都開始不聽從號令,整個大桓失去了最後一絲威懾力,無法壓製諸侯群雄,十幾個大國連帶著手下的一些屬國部落,結成大軍。
        旗幟攜裹著甲士掀起千裏煙塵,所過之處城池、封邑紛紛而降,將整個大桓分割吞並,就如同一場饕餮盛宴。
        最後在王畿之地一戰,整個黑甲軍覆沒在了磐國的大軍鐵蹄之下。
        磐國公率領大軍闖入塤都,占據了這片大桓建朝二百年以來一直隻是擴建,未曾移動過都城,廢棄了原本的桓王,扶持了手下的王子籍登位。
        而在南方,紹國也占據了大桓南方的大片土地,在昌地重新建立起了一座王宮,扶持王子在這裏重新建立了王都,並貶斥磐國為叛逆。
        除此之外東方的高國也扶持了一位桓王,三位桓王出現在了東洲中原大地之上,紹國、磐國、高國三國之間因為疆域和邊境之爭,各自支持一位桓王互相出兵征伐。
        戰亂頻仍,兵鋒四起。
        這個時候,方修一身褐衣騎著馬匹進入了埗地,一路之上盡是餓殍死屍,千裏良田盡數荒蕪,長滿了雜草,整個人族最繁華昌盛之地,因為這一場戰亂變得荒蕪凋零。
        城郭之上可以看到法術轟擊的痕跡,城門更是被巫士神通燃燒得一片漆黑,大軍早已離去,城內留下些許磐國駐守的士卒。
        方修牽著馬進城,城內繁華不再,人口十不存一,不是死在了這一場戰禍之中,就早已逃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