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上的我大概都知道,後來那位長孫大哥看著自己的妹妹當了皇後嚇得不行,而李世民本來就看他們一家不順眼,是皇後勸他才對他們以禮相待,結果這位大哥做賊心虛,天天怕長孫皇後報複他,於是反了,被震壓後長孫皇後還為他求了情,李世民可沒長孫皇後那麼好心眼,直接殺掉。可能是我心理陰暗,總覺得這是欲擒故縱,但又想想,這也許就是君子與小人之分,同樣的事,長孫皇後做就是仁至義盡,媚娘做就是趕盡殺絕。
然後的故事就精彩多了,李二陛下把自己誇得跟朵花似的,套用現代的說法就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於是高士廉一見傾心,把年僅十三歲的長孫無垢就這麼白送給他了。
“十三歲,國家的幼苗啊!”我指責著他令人發指的行為,可是他卻懶得理我,想想也是,那時李二同誌好像也未成年,才十七。他看我不說了,繼續說下去。
其實我後來理解的意思是,從小長孫娘娘就具備了當皇後的品質,所以即使隻有十三歲,那時李家開始積集的準備著造反大業,而這位十三歲的小媳婦充分的發揮了自身的優勢,全麵的投入了婆家的大業中……我想想還是跟我在曆史書上讀的差不多,一個冷靜智慧自製到近乎殘酷的女子,這樣一個女人如何得到帝心?我拉住了口若懸河的李二同誌,“你愛娘娘什麼?你說的這些品質雖然令敬仰,可是也不受親近啊。”
“我最大的孩子和最小的孩子都是她生的。”李世民又斜睨著我。
“生孩子不能……等一下……”我打斷他,正想說生孩子不代表什麼,可是馬上我打住了,在宮中出入十多年,宮中各位嬪妃的生育情況還是知道一些的,曆史上倍受寵愛的大楊妃也隻有兩個兒子;而長孫皇後死後執掌後宮的韋貴妃一子一女;其它的全隻有一個孩子,包括從李元吉那搶來的小楊妃也在進宮N多年後才生了個李福而已。公主們大多都是沒有品階的宮人所出,後來我才明白,原來不是有品階的才會生兒子,麵是有了兒子,才有了品階。後宮母以子貴,子以母貴的戲碼屢見不鮮。孩子代表著帝王的愛,如果把長孫皇後的孩子們排一下,把李世民在外打仗,四處巡視的日子除開,那麼李世民大半的時間都給了她,而在她懷孕期間,李世民偶爾‘花差’一下,對一個賢德的皇後來說也不是什麼不能忍受的事了。但是最後一個孩子也是長孫皇後生的有點讓我費解,我盯著他的眼睛,“娘娘死後,你就不準其它人生孩子了?”
他對我笑了笑,沒回答我,我正想追問,門口傳來太監高聲通稟的聲音,李治來了。長安雖然離得不遠,可是他這樣三天兩頭的騎快馬趕來看看,住兩天又再快馬趕回去也真是為難他了。李治來了是不用等宣的,很快厚重的大門被推開,他興衝衝的進來,臉被風吹得紅紅的,看來是一路就是這麼趕了來,沒有停歇。
“兒臣來給父皇請安。楊夫人安好。”
“好了,外頭冷嗎?”李世民擺擺手,而我,則側身避開了,過去幫他取下披風,並行了一禮,李治不受,但我還是堅持。
太子來了,太監宮女們也就都進來該幹嘛幹嘛,正好到了李世民吃藥的時間,媚娘也端著托盤進來,一大一小兩隻銀碗,媚娘把大碗的藥倒出一部分在小銀碗裏自己喝掉,再把大碗奉給李世民,我剛來時也嚇了一跳,那是通絡的藥,再說是藥三分毒,她又沒病,每天陪著李世民喝什麼藥。我質問過李世民,他笑,卻從來肯回答我。於是每次看他們喝藥,我都背過臉去,不忍心看。
“父皇,下次由兒臣來為父皇試藥吧!”李治似乎是第一次看到,忙說道。
李世民喝了藥,由媚娘為他擦了擦嘴,並含了一顆片糖。抬頭看著滿屋的宮女太監,揮揮手。大太監忙又把人全叫了出去,媚娘端著碗也準備出去了,卻被李世民留下了,大殿上便隻有我們四人了。
“都過來,離那麼遠,朕說話累。”又聽到他說朕了,有點不習慣,但想想也是,李治在,媚娘在,他再說我,隻怕他們得嚇死。我們都圍在了榻邊,他示意我們都坐下,於是我們全跪坐在了他麵前,跟下跪沒兩樣,但的確,這樣我們說話會清楚很多,也不怕門外有人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