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八章
覺察到了空氣中彌散的壓力,這時,被任命為古斯塔夫船舶製造公司總經理的普卡特來到辦公桌前,將一疊設計圖置於克洛克達爾案上,開口道:“社長,這就是這段時間來,公司尋找到的十四名頂尖戰艦工程師對您給予的“蓋倫級”戰列艦設計草圖的研究結果。”
“根據工程師的討論結果,在公司完成對全國造船廠的整合後,集合全國造船業的人力物力,將現有的造船工藝升級到足以製造“蓋倫級”戰列艦的造船工藝,是完全可行的。”
“在文件的末尾,正是“蓋倫級”戰列艦的設計圖初稿,這份初稿雖然還有很多細節需要完善,但大體上的結構已經能敲定了。而如果按照這份設計圖製造出戰艦來,各方麵的參數性能已經能碾壓現在的“克拉克級”很多了。”
“不過還有一點需要指出,由於“蓋倫級”戰列艦太過於超前,致使現有的火炮在還完全發揮不出“蓋倫級”的優勢。所以,我們還需要著手開發幾款更強力的火炮。”
普卡特的話說完,克洛克達爾開始一邊翻閱設計圖,一邊回憶曆史中風帆戰艦的發展情況。
在十三世紀,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就開始建造一種名為“克拉克”的帆船,其特征是巨大的弧形船艉以及船艏的斜桅。一般為三桅或四桅,其中前桅和中桅裝配數張橫帆,後桅裝配三角帆。
這樣的搭配使得克拉克船有較快的航速和穩定性,能夠應付海上各種各樣的風浪。所以克拉克船也是曆史第一種真正具有遠洋航行能力的船隻,從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到1522年麥哲倫完成環球航行,使用的都是克拉克船。
到了十六世紀初,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對於遠洋貿易和美洲殖民的需求提升,西班牙人在克拉克船的基礎上,降低了艏艉樓,並將弧形船艉替換為方形船艉,還將船隻的長寬比從三比一加到四比一,大大增加了抗風性和可操作性。
這種船被命名為蓋倫船,而正是由這種蓋倫船組成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奠定了十六世紀到十七世紀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而在蓋倫船風靡歐洲的海權國家後,英國又對蓋倫船進行了改進,他們將蓋倫船的艏艉樓進一步降低,並減小排水量,以“輕量級”換取更高的航速以及可操作性。
隨後,在決定英國國運的1588年海戰中,英國以這種輕型蓋倫船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而這場史稱四大海戰之一的格拉夫林海戰,也標誌著西班牙海上霸權的衰落與大英帝國的崛起。
而在隨後的幾個世紀中,直到被蒸汽動力的鐵甲戰列艦取代為止,英國的這種改進型蓋倫船一直是最主流的軍艦。可以說,改進型蓋倫船,就是風帆戰列艦的巔峰之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