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浮雲派(1 / 2)

劍氣縱橫三萬裏

一劍光寒十九州

—三少爺的劍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也還是那座山,路二卻已不是昨的路二。

路二曾經做過一個夢。在夢裏,他成為了村裏秀才方口中念叨的仙俠,腳不著地,一飛千裏。現在看來,你隻要敢夢,夢就敢給你實現。現在仙俠雖未成,但人已升。他現在隻有一個想法:我要飛得更高。

飛得更高不大容易實現,大李身材雖不矮,但肩膀頭子能實現的飛行模式也就是著陸之前的俯衝。他雖負著一個半大子,但身上卻毫不吃力,依舊行步如風。自打路二醒轉過來,那嘴就根本沒停過

“奶奶個腿”

“你個八五孫,你個七孫”

諸如此類的山野蠻語,鄉村俚話,聽得懂的聽不懂的,不帶重複循環播放。

大李一言不發,也懶得搭理。在他看來,自己是修道之人,何必跟一村夫計較,而且這很有可能就是師父口中所謂的良緣,別是夜深林靜,就算是青白日,雲浮山也難得覓見幾個大活人。何況是如此境地的大活人。

他不敢多語,他甚至覺得這是師父安排的一場考驗。至於考驗什麼,他也懶得費心思,因為師姐在入門的時候就提醒過他

“師父的心思,師弟你別猜,你猜來猜去也猜不明白。”

大李現在隻想趕快返回山門,丟下這喋喋不休的包袱,懶懶的躺在自己親手做的吊床上,泡一壺大師兄剛從安溪帶回的秋采鐵觀音,愜意的品讀打掃師父房間時發現的那冊《挪動的森林》。想到這裏,他暗暗的加快了腳下的步伐

人間有此白玉京,海上樓台山下煙

自古以來,雲浮山就是修道人趨之若鶩的勝地,此地與世隔絕,仙氣縹緲,被譽為禹州第三大洞。

在凡人看來,雲浮山最高處就是飛雲頂了,但是孰不知飛雲頂上還有飛來峰,飛來峰上還有映月湖,映月湖邊還有九百九十九層高的浮雲閣。

而這一切都屬於一個門派,一個人,一個在禹州站的很高的門派——浮雲派,一個在浮雲派站的很高的人——浮雲子。

浮雲子此時站的真的很高,九百九十九層高的浮雲閣在他眼裏也隻是一個螻蟻大的黑點。

人們都知道雲浮山是第三洞,卻不知雲浮山洞的入口恰恰是在浮雲閣的高樓之上。

有著雲浮山和浮雲派的護蔭,這裏自是不會出現什麼漁夫誤闖桃花源,僧侶夜入香巴拉的尷尬,也使得世人漸漸開始懷疑仙人是否真的存在。

洞之上即為仙境,此話亦真亦假。真的是這裏確有仙人居住修煉,假的是此處並非仙境,而是禹州之上。

自地初開,老子一氣化三清,三清在道教不同的宗派中有著不同的含義,但是在修真界,三清即為格、人格、地格的統稱,也直接代表才、人才、地才三種綜合運勢。

在禹州大陸,地格即為平民百姓所居住的泱泱世界。人格即為出世,也就是眾多的修真門派所在的各大洞福地。格,那就是現在浮雲子現在所在的這個世界,它們都屬於同一個世界,隻是互為傳承,互為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