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皇帝也下了一道口諭,那就是要選出儲君的人選了。
自從先太子自戕之後,這一年多裏雖然朝中也有不少聲音是建議早立儲君的。
可是皇帝統統充耳不聞,現在卻主動提及。不少人揣測著,大概是因為皇帝知道自己的身子是個什麼情況。
早早立下儲君以定國本吧可如此一來朝中就又亂鍋了。
從前他們左右皇帝立儲都是暗戳戳的。
即使有中意的人選,也不敢明晃晃的說,可現在不同了,皇帝既然已經下旨,那麼他們就可以明目張膽的舉薦自己所看中的皇子。這其中有支持燕王的寧王的,甚至還有桂王的,當然也有個別支持康王的。
不過還有一些人在是支持毓王容塵,皇帝還未發話,文武百官自己就已經是爭論不休。
整個朝堂一片熱鍋現象,不少人唾沫橫飛的爭論之際,險些就要動起手來。
不過這些爭論的人大多都是文官,文官向來秉持一個原理,那就是君子動口不動手。
所以就連看守大殿的禦林軍看的這些朝廷大員在那幹瞪眼吹胡子,又不上手,都替他們著急。
有本事你們都是打一架呀,打一架不就完事兒了,能動手的絕不吵吵,這是武將的原則。
“諸位愛卿!你們可有中意的人選?”
皇帝首次開口詢問朝臣們對於儲君人選的看法。
這時光祿大夫便先站了出來,“陛下,臣覺得康王殿下年長,若為守成之君足以。”
可是,他這話說完,禦史大夫又不幹了。
禦史大夫直言,康王雖然年長沒錯,可也過於年長了。
陛下今年五十七歲,可康王都已經四十歲了,已過不惑之年。
王權更迭重要的兩個字在於平穩過渡,難道不應該挑選更為年富力強的王爺作為儲君嗎?
意思很明顯,就是康王年紀大了,要立他為儲君,指不定哪天就掛了。
可是眾所周知,康王府的世子尚且年幼,若康王到時候駕崩,新君又年幼。
楚國在外敵國虎視眈眈,若這時國內的君主在幼年幼,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而這些站康王的人也不過是因為康王的母母妃家族坐擁整個楚國最為富裕的江浙一帶。
更有一條,康王為人荒婬無道又沒有什麼主見。
若他為儲君的話,那麼來日那些支持他們的人必然可以雞犬升天,手握重權。
支持康王的人心中並無家國大義,他們眼中要的隻有權利。
也有不少人屬意燕王的,覺得燕王才是真正的穩重,而且又正當壯年。
長子也就是一些在的燕王世子,也已經十五歲。
另外支持寧王,桂王,毓王的也各持理由。
皇帝的一隻手搭在龍椅的扶手上。
揉著眉心,就聽他們這樣辯論不休的爭執了一上午,感到頭都要炸了。
最後也沒商量個結果,立儲君是大事,今天其實也隻是先聽聽大家的意見。
順便再做一番試探,看這幫朝臣們屬意何人?想要定下來沒有那麼快的。
一個上午,皇帝從這些大臣的爭論之中便有了自己的決斷。
退朝後,花霧在太晨殿侯著,皇帝坐在桌案後批閱著公文,突然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