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出唱片吧(1 / 3)

<()

(本章依然是淩晨一點之前修改)

視頻會議隻開了不到二十分鍾。“散會”後,李琪問耿植,你說那個節目大概什麼時候能做出策劃。

“你們自己做吧。”耿植笑著說。“細綱,你們人多,點子也多。”

李琪點頭說:“你給出大綱,我讓他們做個詳細的策劃出來。想來這樣的節目也不用過多的籌備。”

“籌備不用太麻煩。舞台也不用太過華麗。邀請的嘉賓也不要多大牌。就請藝術院校的老師,還有導演。”

耿植又想了想了,繼續說:“嘉賓可以先上我們兩家公司藝人。這樣的節目重在寫實。很多花俏的東西都可以不要。製作成本也不會很高。”

五毛特效都不需要。

花錢少,節目的收視率也無需太過期待。

李琪猶豫說:“我覺得這樣的節目如果宣傳得當,收視率應該還是會相當不錯的。”

“收視率還是隨緣吧。所以我建議這樣的節目不要放在黃金檔。現在雖然很多影迷觀眾開口必言演技,說到底還是看臉的世界。真正注重演員演技的,大概隻有那些真正資深影迷。那樣的節目運氣不差可能收視率能達到該時段的平均水平。”

耿植說的這台節目,投資上耿氏也要出大頭。

就算虧本,虞城電視台也不會有太大的損失。那不是黃金時段,廣告費本來就不高。

成功說服嚴逸和陸道明做點什麼避免娛樂圈出現冰期,耿植又開始為自己的藝人擔心了。

耿氏的一線藝人,在機會上是不用擔心的。他們要形象有形象,要人氣有人氣,要演技有演技。而且電影拍好了,說不定還有求於耿植。隻要不是內定了的角色。他們的競爭力都很強。

再說耿氏的“自製片”計劃今年不少。他們並不愁沒有機會。

他擔心的是一線之外那些藝人。

他調出前幾個月的藝人報告,發現他們拿到的角色其實還不少。

半年不到,幾個演員都至少拿到兩個以上戲份比較重的角色。片酬就不談了,能拿到角色就是好事。

耿植又讓喬曉芬針對做出一個分析模型,分析公司藝人最近一年內接戲角色的質量和數量上的變化。

比如說試鏡次數和成功拿到角色的比例。

他甚至提出一個超出了喬曉芬能力的要求:“近可能調查清楚和他們競爭角色的名單。還有各個劇組選角的標準轉變情況。”

這些數據耿氏是沒有的,需要重新收集。

所以耿植也不催著要:“給你一個月時間。”

喬曉芬苦著臉去做事,耿植繼續分析公司藝人這一年獲得機會的情況。

仔細分析下,他還真看出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變化。

比如耿昊,在耿氏二線男藝人當中,他算是混得最好的那個。過了一個年後,竟然已經進行了二十三次麵試,但隻接到其中三個角色,其中兩個是男三,一個是男二。

都不是男主角,那也在意料之中。畢竟耿昊本質上可以說是特型演員。隻要形象確實需要了,他這樣的演員機會反而更大。他又拿到過金龍最佳男演員提名,演技上值得信賴。導演也會願意用他。

但就是這樣的演員,試鏡了二十三次才拿下三個角色。

如果不是他胡亂去試鏡明顯不符合要求的角色,就是那樣的角色競爭太慘烈。

全國數十萬從影工作者,絕大部分是演員。而那些演員都是有著關係網的。導演在選角上未必有太大的自主權。

投資者因素,還要劇組各種關係戶等因素。其實每一個劇組在組建之初,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角色不在競爭範圍之內的。

聯想這幾個月開拍的劇組有不少是自製片,演員對角色的競爭就更慘烈了。

他斟酌了半天,先後給羅浩和李珺通了電話,問他們願不願意接受東方院線計劃高出之前預算的可能。

羅浩有些猶豫,李珺問明了緣由後說:“那麼說,我這個網紅轉藝人的計劃可能行不通了?”

耿植安慰說:“讓他們打牢基礎。正好可以遇到娛樂圈回暖。說不定正好遇上好時候呢。”

李珺沉默了一會,笑著說:“你說的沒錯。娛樂圈的式微,說不定正是網紅產業的好機會。我完全可以先用網紅經濟養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