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胡氏春秋(2 / 3)

一開始,胡家人對吳王張士誠充滿信心,倒不是胡家多麼欣賞張士誠,而是聽另一個吳王朱元璋隻是一個從鳳陽鄉下來的、大字不識的農民。他手下所謂的猛將,也大多是以前一起放牛耕地的農村娃。

簡單的,就是一群為了吃飽飯而揭竿而起的土匪罷了,不成氣候。胡家一翻家中收藏的史書,曆史上有那個土匪最後當了皇帝?

未有之也。

而胡家效忠的張士誠動不動就『吟』詩作賦,有賢名,南地北的文人大多投奔這個儒雅的吳王。

所以胡家號令族人守在蘇州城,不準外逃,搏個忠誠的美名,將來胡家人有從龍之功,必定飛黃騰達。

胡家人躲過了政治風波、躲過了劫紡刀槍,卻因讀書人對農民的傲慢和偏見,給家族帶來了滅頂之災!

蘇州被圍整整三個月,城牆幾經易主,屍橫遍野,最終徐達和常遇春分別從閶門和齊門攻入蘇州城。

城破之時,吳王張士誠問夫人:“我兵敗且死,你怎麼辦?”

劉夫人是張士誠的繼室,年輕貌美,還生了兩個王子。

張士誠這樣問夫人,是因為當時江南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三分下,朱元璋先滅了陳友諒,不僅如此,還將陳友諒最美的一個妾達氏收入了自家的後宮,生了三個兒子,以羞辱對手。

鑒於朱元璋有類似曹『操』“汝妻子我養之”的愛好,張士誠擔心自己死後也像陳友諒一樣被戴了綠帽,幹脆暗示嬌妻『自殺』。

劉夫人是聰明人,一點就通,:“君勿憂,妾必不負君。”

劉夫人抱著兩個幼子,命吳王宮所有嬪妃,王子公主等一起步入齊雲樓,鎖死大門,點了一把火。

吳王宮大臣眼看齊雲樓成了火樓,連女人都知道殉國。徐達常遇春大軍又即將攻入王府,尤其是影殺將”之名的常遇春,遇到不肯投降的城池,一旦破城,常遇春便要屠城!

這是殺將常遇春的一貫風格,從無例外,故世人聞得常遇春之名,紛紛聞風喪膽,棄城投降。

蘇州堅持了三個月都不投降,常遇春怎麼可能放過蘇州,必定要屠城泄憤。

反正都是一死,大臣們紛紛跟著主公張士誠上吊的上吊,抹脖子的抹脖子,搶著喝鴆酒。

胡家當官的男人們就這樣死了個精光。

唯有胡善圍的父親胡榮因資差一些,沒撈到個官做,賦閑在家,平時給妻子畫個眉『毛』,給六歲的女兒開蒙、教她讀書寫字打發時間。

胡榮聽城破,趕緊把胡善圍放進書箱裏背起來,拉著妻子,奪門而逃。

外頭,常遇春果然開始瘋狂屠城了,蘇州城一片哀嚎。

胡榮背著女兒,拉著妻子往臥佛寺方向跑,據朱元璋當土匪之前,曾經當過和尚,故平時十分禮遇佛道人士,而臥佛寺裏有江南的高僧道衍禪師,躲到寺裏,八成可以逃過一劫。

可是這樣想的蘇州百姓太多了,人群如水流般往臥佛寺而去,胡榮和妻子被擠散,眼睜睜看著妻子被人群踩在腳下。

坐在書箱裏的胡善圍聽到母親最後一句話是:“不要管我!快帶著善圍跑啊!”

後方常遇春的大軍剛好屠城殺到這裏了,別人都往寺裏跑,唯有寺的道衍禪師逆著人流的方向往外走,守在寺廟門口,扶起涼地痛哭的胡榮,以及被摔出書箱的胡善圍。

胡善圍聽見那個和尚:“把孩子抱進去,找個地方藏起來。”

胡榮抱起了女兒,胡善圍趴在父親的肩膀上,看見道衍禪師如一塊激流裏的礁石,巋然不動。